據報道,分析師報告和行業數據顯示,美國電動汽車市場正在增長,但增速還不夠快,不足以及時消化全部的電動汽車庫存,也不足以讓特斯拉(271.99, 2.20, 0.82%)停止再次降價。
庫存上升和降價有可能只代表著電動汽車市場增長的短期暫停,但可能也釋放了一個信號,表明即便美國聯邦和各州補貼,但如果希望將電動汽車在美國汽車市場的占比提升至超過當前7%的水平,依然比預期中成本更高,難度更大。
北美汽車制造商正在對電動汽車產業進行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但這也將取決于未來幾個季度電動汽車市場的表現。如果電動汽車繼續供大于求,汽車制造商將不得不在大幅降低價格和利潤率,以及放緩生產線投資之間做出選擇。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數據,到2026年,預計將有90多款新電動汽車車型在美國市場面市。分析師表示,許多公司將難以實現可盈利的銷量。
根據Cox Automotive的報告,對于通用汽車(40.41, 0.44, 1.10%)、福特、現代和豐田等傳統汽車品牌的經銷商,按照目前的速度,它們門店里的庫存去化周期已經超過90天。
Cox的數據顯示,美國經銷商的電動汽車庫存超過92000輛,是一年前的三倍多。總體來看,新的汽車庫存比一年前增加了74%。
庫存積壓的電動汽車車型有很多。根據Cox的數據,截至6月30日,通用汽車的凱迪拉克Lyriqs庫存去化周期達到50天,低于當前行業平均水平的52天。
通用汽車在聲明中稱,其電動汽車庫存“非常低,同時需求很大”。該公司表示,超過80%的凱迪拉克Lyriqs和GMC悍馬電動汽車仍在運往經銷商的途中。
通用汽車面臨的更大挑戰在于,如何加速生產和交付基于Ultium平臺的下一代電動汽車。在今年上半年通用汽車在美國交付的36024輛電動汽車中,只有2365輛是基于Ultium平臺。該公司的目標是今年下半年在北美生產總計10萬輛電動汽車。
Cox的數據還顯示,福特F-150閃電和野馬Mach-E兩款車型的去化周期分別達到86天和113天。
對此福特表示,Cox的數據夸大了這兩款車型的庫存。福特美國分析負責人埃里希·默克爾(Erich Merkle)表示,野馬Mach-E的庫存去化周期為83天,超過一半的已生產汽車處于運往經銷商的過程中。
福特估計,包括運輸中車輛在內,F-150閃電的去化周期為58天。不過,福特負責組裝電動皮卡的密歇根州迪爾伯恩工廠本月關閉,理由是設備更新。
默克爾表示:“庫存水平絕不是很高。”同時,福特正在進一步提升野馬Mach-E和F-150閃電的產能,至遠遠超過當前速度的水平。
根據福特投資者關系網站上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福特生產了46238輛野馬Mach-E,銷量為14040輛。福特5月份下調了野馬Mach-E的價格。
此外根據Cox的數據,大眾ID.4電動SUV的經銷商庫存去化周期為131天。
大眾的美國部門在聲明中表示,隨著供應鏈瓶頸得到緩解,產量提升,電動汽車在美國的近期有所放緩。
不過,大眾仍然看到了市場對ID.4的強勁需求,而“市場想要的”四驅版車型供應量仍然不夠。大眾還提到,“客戶的猶豫不決帶來了影響,這主要涉及有哪些電動汽車車型可以獲得稅收抵免的資格”。
目前,在美國生產的ID.4有資格享受7500美元的消費稅抵免。
行業官員和分析師警示稱,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仍處于形成階段,許多消費者仍在評估電動汽車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同時主要汽車制造商仍在提高產量。
專注于電動汽車行業的投資銀行家維塔利·戈羅姆(Vitaly Golomb)說:“市場有自己的發展速度,但許多人在違背規律。同時市面上有太多品牌,讓人很困惑。因此,強者將生存下來,其他公司將陷入掙扎。”
特斯拉正利用在電動汽車生產成本方面的優勢,通過降價來刺激需求。同時,傳統汽車制造商的大部分電動車型都在虧損。
特斯拉、Rivian和其他“新勢力”電動汽車公司沒有經銷商體系,也沒有庫存報告。上周,特斯拉公布的全球市場交貨量好于預期。不過,該公司一直在各種折扣和激勵措施來刺激需求,比如上周晚些時候推出的與老帶新推薦掛鉤的優惠。
Cox的數據顯示,特斯拉的降價以及競爭對手的跟進,將今年第二季度美國電動汽車的平均售價拉低至53438美元,比2022年6月的66390美元下降了19.5%。
在嘗試推動電動汽車,解決供需不平衡問題的過程中,美國汽車制造商正面臨艱難的競爭,以及來自美國監管機構的壓力。
拜登政府提出的排放規則實際上要求美國汽車制造商在2032年前將銷量的2/3轉向電動汽車。然而,通用汽車和代表美國大多數汽車制造商的行業協會都表示,這一設想是不現實的。
咨詢公司艾睿鉑汽車業務聯席負責人馬克·韋克菲爾德(Mark Wakefield)表示:“降價確實表明,我們在某種程度上處于供需和價格的平衡狀態。因此,當預期銷量沒有實現時,他們就會降價。特斯拉尤其有空間做到這點。”
他還表示,現在就宣布美國市場對電動汽車的需求已進入平臺期還為時過早。“我們認為將會呈現出不連續的增長,但增長仍在持續。”
文章來源:http://www.cjgs.cn/html/car/2023_07/13/21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