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軍”換擋升級,“新經濟”聚力研發,“減負擔”紅利生效……近日,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完畢,奏出“穩”和“新”的主音調。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國內外經濟形勢仍然比較復雜的挑戰下,上市公司迎難而上、克艱前行,取得穩健成長,彰顯中國經濟韌性與活力。
整體業績強勁增長
作為我國經濟最活躍的“細胞”,上市公司業績好壞牽動市場心弦。從上半年情況來看,上市公司總體業績強勁回升,不少公司營收、利潤雙增,有效發揮出創新“領跑者”和產業“排頭兵”的作用。
一組數據可以充分說明這份成績單的實實在在:上半年,深市逾八成公司實現盈利,逾八成營業收入規模擴大,逾六成凈利潤實現增長;滬市主板公司業績增長穩中有升,九成公司實現盈利。
“透過上市公司半年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國民經濟在持續穩定恢復,市場活力被有效激發。”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具體來看,上半年,深市公司平均實現營業收入33.78億元,平均凈利潤2.5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3.09%、41.52%;滬市主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96萬億元,同比增長23.94%,實現扣非后凈利潤1.98萬億元,同比增長44.40%,與2019年同期相比,營業收入增長20.22%,扣非后凈利潤增長13.17%。
被視為新經濟和科創企業“聚集地”的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半年業績表現亮眼。創業板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7萬億元,同比增長33.57%;實現凈利潤總額1127億元,同比增長33.56%??苿摪骞緦崿F營業總收入3040.50億元,歸母凈利潤433.1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5.14%、105.24%。
在宏觀經濟持續穩步復蘇的帶動下,各行各業走出恢復曲線,民生保障行業穩中有升,資源類行業增幅明顯。“滬市主板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業凈利潤逐季增加,較同期大幅扭虧為盈;文體娛樂業凈利潤同比增長1.2倍,第二季度單季環比增長67.26%。”上交所有關負責人介紹。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強勁,尤其是在“雙碳”目標及能源轉型背景下,以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上游以鋰礦為主的資源行業、中游電池和下游整車行業等均保持較高景氣度。“電子設備業表現亮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業實現凈利潤712.21億元,同比增長72.35%。”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
實體企業貢獻穩步提升,提質增效進一步凸顯。上半年,滬市主板實體類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01萬億元,歸母凈利潤9101.28億元、扣非后凈利潤8179.0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0.27%、103.72%、120.66%。深市龍頭實體企業貢獻突出,美的集團、濰柴動力等27家公司上半年收入規模超500億元;京東方、格力電器等19家公司利潤規模超50億元。實體企業的穩健發展,為我國經濟的行穩致遠增添了充足底氣與定力。
聚力創新釋放活力
“研發投入同比增長30%”“擁有數百項專利和授權”“研發團隊規模百人以上”……翻開多家企業半年報,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成為一大看點,上市公司發展活力和韌性不斷提升,折射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秘訣”。
以科創板、創業板為代表,上市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努力提高創新資本形成效率。上半年,創業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8.5%,寧德時代、邁瑞醫療等4家公司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科創板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金額達254.03億元,已擁有近10萬人科研隊伍,其中中芯國際、中國通號等16家公司研發團隊規模達千人以上。
放眼整個資本市場,越來越多上市公司深耕研發,迸發出強勁的創新動能。上半年,滬市主板實體類公司共投入研發資金2424.78億元,同比增長39.17%;深市實體企業研發投入2177.02億元,同比增長22.36%。其中,計算機通信業、軟件信息服務業、設備業、汽車業、電氣機械業等行業平均研發強度高于市場平均水平。
創新驅動下,新經濟得到蓬勃發展,以裝備業為代表的先進業,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數字產業,均實現較快增長。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優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也加速成長,創業板“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超九成實現盈利、近八成實現凈利潤增長,兩成以上凈利潤增速超過100%,為加快我國產業鏈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了有力支撐。
濃厚的創新底色,推動上市公司研發成果競相涌現。僅科創板上半年新增知識產權就有11571項,其中新增發明專利3217項。多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進展:中微公司先進制程取得突破,完成3nm刻蝕機原型機設計、、測試及初步的工藝開發和評估;電氣風電自主研發的海上風電葉片S90一次性通過全尺寸靜力測試,成為全球最長的風電玻纖葉片;等等。
“在全球疫情持續演變,外部經濟環境復雜嚴峻的情況下,上市公司開拓進取、危中尋機,充分挖掘增長潛力,通過創新實現了強勁增長,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成色更亮、后勁更足。”田利輝表示。
減稅降費提振信心
隨著減稅降費、金融支持等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和釋放,上市公司信心增強,加大了投資研發、技術創新的步伐,新舊動能轉換提速,產業升級加快進行。
今年以來,我國繼續優化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上市公司作為重要的市場主體,充分享受到這一紅利。數據顯示,上半年,滬市主板實體類公司支付各項稅費合計1.15萬億元,占其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76%,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深市實體類企業稅費支出合計838.47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04%,同比下降0.17個百分點。
業企業備受“呵護”。在將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等優惠政策支持下,上半年,滬市主板業上市公司支付各項稅費合計2845.4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5.26%,同比下降0.11個百分點;深市軟件和集成電路、醫藥等行業稅費支出相較去年同期降幅明顯。
經營成本有所下降的同時,上市公司融資規模保持穩定增長。上半年,滬市主板實體類公司融資現金流入合計5.84萬億元,兩年平均增長7.16%;創業板直接融資比重由2020年的9.15%提升至21.85%,其中直接融資比重50%以上的公司達到220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34家。
通過降負擔、強輸血,上市公司得以輕裝上陣、放手發展,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投資力度不斷加大。“上半年,滬市主板實體公司長期資產投資規模穩步回升,實體企業購建長期資產支出9595.55億元,同比增長9.76%。”上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
一批戰略性新興行業投資增速尤為強勁,為暢通國內大循環了新依托。上半年,滬市主板計算機通信業、設備業、醫藥業、電氣機械業合計投資增速達44%,其中,醫療器械、光伏設備增速分別為58.6%、34.8%,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拉動性、引領性行業。
穩增長中更要保持一份清醒,在總體向好格局下,受疫情反復、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影響,當前也有部分企業經營仍存隱憂,企業效益改善不平衡、不確定風險猶在。“但在我國加大改革攻堅力度,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聚力推動創新的背景下,我國經濟將延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態勢,下半年上市公司有望再次呈交亮麗答卷。”田利輝表示。
文章來源:http://www.cjgs.cn/html/jinrong/2021_09/03/19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