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A股到了中報密集公布期。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披露參與期貨市場投資的盈虧信息。截至7月份,上半年發布套期保值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超556家,已超過2020年全年水平,產業企業越來越多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
上市公司參與期市的成績單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比如,上半年某“大白馬”在期貨市場投資虧損18億元;而某“小而美”的公司則在期市盈利超億元。一時間,如何理性看待上市公司在期貨頭寸上的盈虧,成為股民關注熱點之一。
上市公司是我國實體經濟的“領頭雁”“排頭兵”。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借助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積極應對原材料價格和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挑戰,是我國實體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逐漸成熟的體現。敢用、會用期貨套保,是優秀的現代企業實現產融深度結合、提升綜合競爭力、做大做強的必備技能。
尤其是當下,市場競爭激烈,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又如過山車一般,市場不確定性風險驟增,已容不得實體企業猶豫要不要用期貨工具,而是要認真思考如何用好期貨工具,為穩健經營保駕護航。期市是一個中性的工具市場,利用期貨工具對沖原材料及產品價格風險,讓風險管理與企業生產經營更緊密結合,對實體經濟而言勢在必行。這也是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進入期市的內在動力。從全球看,世界500強企業中,約有94%的企業積極運用期貨衍生品市場管理風險。對比一看,我國上市公司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的增長空間還非常大。
對市場投資者而言,要理性看待上市公司期市盈虧。企業做套期保值,是在期貨市場上建立與現貨市場方向相反、數量匹配的交易頭寸,使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盈虧形成一個相互沖抵的關系,從而實現風險在不同市場、不同時空的對沖和轉移,保證自身的財務安全。簡而言之,企業做期貨套保,最終目的是追求穩定利潤,實現穩定增長,從而避免業績的大起大落,這對于企業健康發展殊為重要。而從財務看,企業在期市做套保,遇上行情波動劇烈,必然會存在現貨和期貨中一方盈,一方虧。也就是說,期市盈虧并不一定是企業財務最終的盈虧。判斷企業盈虧,要適用套保會計規則,將期現兩端結合起來,綜合考慮現貨和期貨的盈利和虧損,通過期現聯動評價,更科學合理地評價套保效果,減少誤解。
對企業而言,重要的是樹立主動管理風險的理念,而不能被動接受風險。如果有風險敞口,而不去管理做對沖,那就是在賭市場,要不得。
當然,要正確使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工具,對于實體企業并非易事。恰恰相反,需要上市公司練就過硬的“內功”。一方面,企業要擁有專業的期現團隊及人才儲備,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還要樹立牢固的風險底線思維,在實際操作中,堅守正確的套期保值理念,做好持倉管理,設定嚴格止損限制,保證風險可控,切莫把套保變投機。
總之,期貨衍生品工具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企業正確使用,可規避市場風險,增強企業競爭力;但如果走歧途,忘初心,抱著僥幸心理搞投機,則很有可能踏錯節奏,被杠桿交易反噬,釀成大錯。對于股市投資者而言,全面了解期貨市場的功能,就能理性看待上市公司的套保盈虧,大可不必大驚失色,誤讀誤判。
文章來源:http://www.cjgs.cn/html/licai/2021_08/30/23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