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如黛,碧水微瀾。長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島——重慶廣陽島上綠意盎然,山水林木相映成趣,猶如一幅精美的畫卷。如今鳥語花香的廣陽島,曾經因為大規模工程開發建設而使山水湖草遭到嚴重破壞。經過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廣陽島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入選長江經濟帶第一批綠色發展示范區。
據負責廣陽島生態修復工作的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黨委書記王岳介紹,由于生態修復項目投入巨大,而直接有效的價值實現機制尚未形成,社會資本投入積極性不高,單純的政府財政投入很難支撐大規模、長效化的修復工作。
助力廣陽島生態修復,國家開發銀行為廣陽島綠色發展示范項目授信承諾260億元,系統解決了整個片區生態修復投入和綠色發展的資金難題。“2021年以來,在前期已發放貸款的基礎上,國家開發銀行向該項目新增發放貸款7億元,年內預計還將發放貸款30億元,實現累計到位資金超過100億元,為島內生態修復和下一階段綠色交通及智慧產業布局了有力資金保障。”國家開發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強化對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是今年金融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人民銀行近期召開2021年下半年工作會議強調,下一階段要整體協同、加快完善綠色金融體系。銀保監會表示,下半年要圍繞支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創新發展綠色金融。
加快推動“十四五”時期綠色低碳發展,下半年各大銀行將加快綠色金融推進步伐?!督鹑跁r報》記者從近期多家商業銀行召開的年中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各銀行將進一步把綠色金融作為業務發展重要方向,持續為綠色發展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
加快推進綠色金融業務發展
“今年以來,在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農行 ‘十四五’規劃首次將綠色金融作為全行三大戰略之一,同時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農業銀行副行長林立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農行將持續加大政策資源投入,不斷加大對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傳統行業節能改造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為綠色產業發展輸送更多金融“活水”。
“南湖水變得越來越清澈了。”生活在浙江嘉興南湖附近的居民們感慨道。農行嘉興分行相關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在接到地方政府“關于實行重大項目金融惠企‘白名單’制度的通知”后,該行立即積極響應對接名單中項目,其中就有“南湖生態環境修復工程(一期)”項目。經過高效審批流程,農行已向該項目了4.2億元的授信額度支持。
今年以來,農行綠色信貸投放持續增長,截至一季度末,該行綠色貸款增速達11.59%,高于全行貸款增速6.03個百分點。“下一步,將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嚴格落實監管要求,繼續做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服務工作,為建設美麗中國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貢獻金融力量。”農行嘉興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對于今年發展綠色金融重點領域,國家開發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將重點實施縣域垃圾、污水處理“百縣千億”工程,支持建設覆蓋縣城、輻射農村的高標準垃圾污水處理設施。設立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專項貸款,支持重點流域干流水電、沿海核電、平價風電和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發展。“十四五”期間,專項貸款總規模為5000億元,其中今年安排發放1000億元。今年上半年,國家開發銀行發放綠色產業貸款2922億元、長江大保護及綠色發展貸款2241億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貸款705億元。
《金融時報》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積極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下半年,銀行業綠色金融行動還將繼續升級,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節能環保服務、傳統行業綠色升級以及碳捕獲、碳存儲技術(CCS)發展等重點領域將獲得更多金融支持。
聚力生態保護修復
南明河是貴陽的母親河,由于污水和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中,南明河曾經一度變成污水溝。讓南明河水變清,是貴陽“環境立市”的重要內容之一。2017年,國家開發銀行貴州分行以開發性金融參與南明河污水治理。
5年間,國家開發銀行為11個南明河流域治理相關貸款項目融資20.2億元,其中二期工程被財政部列為首批全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項目進行推廣。如今,主要支流水質全部達標,南明河已是碧波蕩漾。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水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要素。實現綠色轉型升級,需要統籌做好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督鹑跁r報》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下一步,銀行業將加大對自然修復和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節約和能源高效利用、環境污染防治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支持重點項目建設。
聚焦生態修復,從2021年起,國家開發銀行重點實施“百縣千億”工程,1000億元授信承諾,支持不少于100個縣(區)建設覆蓋縣城、輻射農村的高標準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十四五”時期,國家開發銀行將力爭覆蓋1000個縣(區),社會融資總量1萬億元,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支持黃河流域綠色可持續發展,農行表示,將積極實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信貸政策,加大對節能減排、清潔能源、循環經濟、生態旅游等項目支持力度,助力當地提升黃河水源涵養能力。
目前,多項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已被列為銀行業重點支持項目。但是,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技術復雜、周期長、盈利低,業內專家提醒,下一步,銀行業應培養長期投資理念,增強綠色投資能力,加快對排污權抵押貸款、碳資產質押貸款、綠色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等創新產品的探索和實踐,建立起一整套先進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體系。
加快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為11.95萬億元,但是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所需百萬億元級別的綠色低碳轉型投融資規模相比,目前綠色信貸規模還遠遠不夠。
業內專家建議,未來應該引入更多注重長期投資的股權資金,發展綠色股權投資等創新型綠色金融業務。鼓勵銀行、保險等具有規模優勢的金融機構與具備專業投資經驗的綠色股權基金合作,共同發起設立產業基金,引導更多社會資金參與綠色產業投資。
目前,我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與國際主流標準存在差異,同時國內不同機構制定的標準尚未達成一致,綠色項目認定口徑、產品設計、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要求不盡相同,這些都會影響綠色金融發展。
“建議監管部門進一步統籌整合綠色金融相關標準和目錄,形成統一完善的綠色金融分類標準,為金融機構綠色金融發展基本遵循;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建設,提高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意愿和能力。”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認為。
建設全國碳市場,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舉措。林立建議,未來應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碳交易市場,豐富碳衍生品等碳市場交易品種,鼓勵碳配額抵質押融資、碳債券等碳金融創新。
文章來源:http://www.cjgs.cn/html/jinrong/2021_08/27/193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