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白靈村平坦整齊的村道旁,綠樹如蔭,月季花嬌艷多姿。村委會主任曹明杰說,近年來,該村先后對全村主干道和巷道進行了“綠化、美化、亮化”,建成文化大禮堂、污水處理廠,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垃圾分類,整村環境煥然一新。
村莊干凈整潔是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如今農村廁所也成為村莊顏值“加分項”。在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毛灣村的文化廣場,傍晚常能看到相約來跳廣場舞的村民。“以前大家都用旱廁澆菜園,在村口都能聞到味道。別說跳廣場舞,過年請客,親朋好友都不愿意來。”村民歐陽漢羊說,那時不僅蚊子蒼蠅多,氣味也很難聞,大伙兒都不愿出門。
為了美化農村環境,彭澤縣結合城鄉環境整治開展廁所革命,把旱廁改造與美麗村莊、美麗庭院、清潔家庭評比相結合,鼓勵改旱廁為水沖式廁所。毛灣村黨支部書記柯培龍說,村里拆除旱廁建成污水處理系統后,困擾村莊多年的異味終于煙消云散。村里還給每家每戶都做了青磚黛瓦的徽派裝修,大伙都說如今像生活在公園里。
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污水治理與糞污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截至2020年底,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8%,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90%以上的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斷提升,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
特色產業加速發展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在廣西賀州市平桂區羊頭鎮龍山村的蔬菜大棚里,村民馬忠明種植的彩椒長勢喜人。“自從村里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環境變美了,游客越來越多,村民的腰包也越來越鼓了。”馬忠明說。
過去,龍山村產業結構單一。自2018年起引進推廣山東壽光的先進技術,建設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龍山村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目前,全村建成果蔬大棚140多個,主要種植彩椒、番茄等特色果蔬,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及粵港澳大灣區。村民收入也有了大幅提升:流轉土地的農戶每畝每年可獲得租金800元;該村還以集體資產入股,每年可獲取5萬元以上分紅;村民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天可收入80元。
產業興旺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但發展產業,必須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因地制宜,找準路子。
“得益于好的風景和生態,我們捧上了旅游的‘金飯碗’。”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白莊鎮乙日亥村黨支部書記韓乙拉四說,在實施精準扶貧中,乙日亥村將鄉村旅游作為主打產業,在村口處流轉土地80畝,打造花?;?。如今,乙日亥村每年接待游客超過5萬人次,不僅村民收入大幅增長,還吸引了不少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創業。
提高農民增收能力、擴展農民增收渠道,離不開農村基礎設施現代化。目前,我國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3%,農民安全飲水有保障,行政村通光纖、通4G的比例均超過98%。
要素活力進一步釋放
進入新發展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最大的動力是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全面部署、系統推進農業農村改革,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制定了一批成熟定型的法律制度,基本構建了促進農業農村健康發展的“四梁八柱”。
一方面,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得到鞏固和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15億畝承包地確權到承包農戶,近2億農戶領到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頒證率超過96%;另一方面,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在全國104個縣市區和3個地級市啟動了新一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同時進一步明晰農村集體產權,引導農民發展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農村集體資產股份相關權益。
增加農民收入是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重要目標。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門依托鄉村資源,通過建立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條增值收益。據不完全統計,產業融合發展使農戶經營收入增加67%。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實踐證明,只有堅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正確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農民和集體的關系、農民和市民的關系,才能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才能有效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從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