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穿著T恤的年輕人并排站立,各自垂著胳膊挨近對方,胳膊上從肩到腕依次排列4個大號夾子夾住皮肉,4對夾子兩兩用橡皮筋連著,然后兩人向相反方向歪身,橡皮筋產生張力拉扯雙方的皮肉,誰先忍受不了疼痛算輸,被對方用拳頭敲打頭。
這是《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在某平臺看到的一則短視頻,其中展現的生理痛苦讓人非常不適。
記者在一些短視頻平臺檢索發現,含有類似暴力內容的短視頻不在少數,有的是暴力懲罰,有的是暴力毆打,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短視頻點擊量動輒幾十萬次、上百萬次,短視頻的評論區中,還有不少網友讓博主“打得再用力些”。
這種包含暴力內容的短視頻何以突然火爆?是否存在不良導向?相關平臺是否有責任對此予以治理?帶著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暴力內容隨處可見
違背公序良俗底線
在某短視頻平臺上,記者搜索“挑戰類游戲”,隨機發現一個名為“××【砥礪前行】”的主播,其粉絲量高達58.2萬人,發布的短視頻內容多為通過游戲輸贏進行相應的打人懲罰。
在其中一則短視頻中,3名男子通過石頭剪刀布定輸贏,輸的人要跪在椅子上被其余兩人用拖鞋抽打“八十大板”,實際上打20下。
第一局,一名紅衣男子輸,他剛在椅子上跪好,另兩名男子就各拿一只拖鞋使勁兒抽打其臀部,結果導致其連人帶椅摔倒在地。隨后,兩名男子將紅衣男子扶起來后繼續抽打。游戲繼續,接下來三人有輸有贏,但其中一位男子被打后,疼得一直揉臀部,臉部因為疼痛扭曲變形。
記者發現,此視頻內容不但閱讀量很高,點贊量達2.1萬個,收藏量也超過了1.1萬次。記者瀏覽該博主的其他短視頻,看到點贊量也都不低。在短視頻的評論區,不少網友留言稱,“真的很好笑,多拍點,愛看”“鞋底板子打不過癮,竹竿打人更刺激”,還有網友留言稱“真的打啊”……
在這個短視頻平臺上,記者還隨機搜索到一個名為“三一八××”的博主,其賬號有5.5萬粉絲,主播定位同樣是搞笑挑戰。
以其中一短視頻為例,一名用黑布蒙著眼睛的男子,拿著掃把在場地里彎腰行走,其余幾名男子光腳上綁著尖叫雞(一種玩具)圍繞蒙眼男子慢悠悠行走,尖叫雞發出聲音后,蒙眼男子據此辨別位置,用掃把鉚足了勁向有人處擊打。
游戲期間,只見蒙眼男子揮舞掃把到處亂打,有的人被打到頭疼得一直揉,有的人臉上被掃出血痕,有的人身上被打出紅印。
記者注意到,該視頻點贊轉發量過4萬次。
在另一個社交平臺上,記者同樣隨機搜索到不少暴力內容類短視頻。比如某博主發布的各種懲罰類視頻中,有一個用弓弦彈人事例。雙方以石頭剪子布定輸贏,輸家背著弓,弓弦置于后背及臀部,獲勝方用力拉弓弦到極限,然后猛地松開,弓弦彈到輸家背上及臀部,每局游戲結束都伴著一聲慘叫。
記者在多個平臺檢索發現,類似暴力內容短視頻平臺上并不少見,而這些短視頻大多以“搞笑”面目出現。
根據《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等相關規范,短視頻不得渲染暴力、展示丑惡行為等內容,比如展現過度的生理痛苦,對普通觀看者可能造成強烈感官刺激,從而引發身心厭惡、惡心等不適感的畫面。
對此,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認為,此類短視頻的火爆,無疑是向社會傳遞了一種暴力情緒,有違我國相關管理規范。此外,根據民法典的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但這些暴力內容,違背了公序良俗。
在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敏看來,短視頻內容應當遵守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這是應當遵守的底線,暴力、低俗的短視頻突破了這種底線,存在不良導向。
不良內容吸引眼球
以流量引用戶打賞
主播發布暴力內容短視頻并非一時心血來潮。
記者在某社交平臺隨機看到一則暴力懲罰內容直播,女主播和粉絲玩游戲,當粉絲送出主播想要的禮物時,主播就會以暴力懲罰自己取悅粉絲。
去年12月,一則短視頻在網絡上流傳,內容是幾名男子用膠帶把一名身著黑色羽絨服的女子捆綁后,向其潑墨并進行毆打。經有關部門調查,視頻中的人員是在相約“直播PK打榜”后,對輸的一方進行“懲罰”。
今年6月,云南昭通4名主播為迅速漲粉并在直播過程中獲取更多“打賞”,制造互毆假象,誤導大批網友圍觀。后被有關部門予以處罰。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各大短視頻平臺,定位于搞笑領域的短視頻主播中不乏以暴力內容為賣點,發布包含暴力內容的短視頻,而且,如果一個視頻爆火后,許多模仿視頻也就應運而生,蹭熱度、賺流量。
一位在短視頻領域從業多年的人士介紹說,暴力或者演繹暴力的短視頻主播并不在少數,他們目的是想通過制造沖突場景、直播暴力場面吸引用戶為他們“叫好”并會用“我會打得更厲害”等這類話語引導用戶去打賞主播。
因此,楊敏認為,短視頻或直播中,有些主播為了獲取流量和關注,采用暴力懲罰方式來博人眼球。但是,暴力懲罰行為違背了公共秩序、善良風俗,可能會對社會風氣形成一些不良誘導。嚴重的還可能會構成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等,需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一個佐證是,今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兩名男子在直播間連線“PK”時產生摩擦,兩人的“PK”從線上延伸到了線下,其中一名主播樊某進入另一名主播家中,“搶奪”對方手機并對其進行辱罵、毆打,而這一過程也實時地傳送到直播間。后經警方調查,兩名男子“直播打架”是二人協商好的劇本,目的是吸引更多流量,博取用戶關注“打賞”。警方對兩人因擾亂公共秩序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強化平臺巡查責任
發布典型案例警示
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10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
在鄭寧看來,在我國的網民中,青少年用戶占有相當規模,尤其是短視頻用戶以青少年群體為主。包含暴力內容的短視頻可能會向未成年人傳遞了負能量,可能會引起未成年人的模仿。
“正是基于此背景,有必要強化短視頻App平臺的主體責任和日常規矩。”鄭寧說,根據《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的規定,各級網信部門對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對存在問題的平臺開展專項督查。對于暴力懲罰式短視頻等類似對網絡生態造成不良影響的內容,執法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巡查。
“與此同時,應該鼓勵公眾對短視頻平臺發布內容進行監督,完善投訴、舉報渠道。”鄭寧說。
楊敏梳理發現,近年來,相關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出臺了一系列規范短視頻、直播的規定。例如,2021年9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強調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堅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不斷推出優秀作品,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2022年6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游部印發《網絡主播行為規范》,指出網絡主播應當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崇尚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修養個人品德。
“相關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應當在此基礎上細化監管規范并予以監督實施。”楊敏認為,短視頻或直播的平臺應當合理設計智能推送程序,優先推薦正能量內容,對于違法違規的短視頻或直播應當及時關停。
鄭寧還建議,平臺對于包含暴力內容的信息要進行限流,或采取下架、刪除等舉措,同時也可以發布一些公告,通過典型案例的發布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