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面向多領域實施“氣象+”賦能行動
河北日報訊(記者宋平 通訊員馬洵)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3月22日,在寧晉縣北樓下村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示范基地里,綠油油的麥苗已有十幾厘米高,一眼望不到邊。長勢良好的小麥,讓省農科院糧油作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崔永增心情舒暢,他常年在這里為小麥種植做技術指導。
2月中旬,崔永增做田間調查時發現,麥田里干土的深度已經超過5厘米,嚴重影響了小麥的長勢。在考慮是否需要將春灌時間提前時,他收到了寧晉縣氣象局發來的高標準農田氣象服務專報。專報顯示,2月24日白天,寧晉縣有小雨或雨夾雪,有利于冬小麥萌動和返青生長。有了天氣預報作參考,崔永增推遲了灌溉計劃,并合理安排了后續的春灌日程。
從播種到生長,再到收獲,近年來,河北氣象部門逐漸完善由農業氣象觀測站、試驗站、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等組成的現代農業氣象觀測站網,讓氣象科技智慧元素融入農業生產各個環節。同時積極開展特色氣象服務,為土地集中托管、高標準農田、特色農業定制服務,直通式農業氣象服務已覆蓋全省85%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不光農業領域,河北氣象部門不斷深化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向交通、海洋等多個領域實施“氣象+”賦能行動,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滿足各行各業對氣象服務的新需求,推動河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受冷空氣影響,預計今天白天到前半夜,全省大部分地區有偏北風4到6級,陣風7到8級,北部局地可達9級……”3月22日7時,省氣象服務中心向高速交警部門發送了氣象簡報。類似這樣的高速公路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每天會定時從省氣象服務中心發送至高速交警部門,為高速公路精準管控、提高災害性天氣下的通行能力氣象支撐。
圍繞服務交通保暢,省氣象局已建成以智能網格化產品為基礎,以專業氣象大數據平臺和京津冀交通氣象一體化業務系統為支撐,以高速交警為主要用戶群體的“互聯網+氣象+交警”的交通氣象服務業務體系,多項關鍵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同時成立交通氣象職工創新工作室,面向交通安全管理部門、運營管理部門和運輸企業等開展跟蹤式直通式服務。
河北省氣象部門還在海洋氣象方面發力,推進海洋和氣象觀測信息共享共用,提升海上應急、海上交通、沿海旅游、海洋牧場等領域的氣象預報服務水平。
3月22日是唐山市2022—2023年度采暖季的最后一天。3月20日15時,河北曹妃甸海洋氣象分中心發出了這個采暖季最后一期天然氣保供專項氣象服務:3月21日白天,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作業海域靠泊氣象條件影響程度為低到無影響,建議綜合其他影響因素,決策靠泊計劃。
3月21日10時,用于采暖季民生用氣的最后一艘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抵達曹妃甸港區。抓住有利天氣的窗口期,運輸船于當日12時18分順利靠妥碼頭。這也意味著曹妃甸海洋氣象分中心完成了該采暖季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康谋U先蝿铡?/p>
采暖季多寒潮大風過程,連續性的大風天氣對船舶安全停靠、天然氣平穩供應影響非常大。為了保障民生供暖用氣,減少船舶錨泊的等待時間,降低經濟成本,曹妃甸海洋氣象分中心與海事部門、中石油京唐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引航站等共11方建立了天然氣保供合作機制。每到采暖季,曹妃甸海洋氣象分中心會在船舶到來的前一天及時發布天然氣保供專項氣象服務,為船舶調度計劃制定參考。
從湛藍天空到蔚藍大海,隨著海洋強國建設步伐加快,河北海洋氣象觀測和精細化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初步形成了海洋氣象立體監測網。“十四五”期間,河北將進一步完善海洋氣象立體監測網,補充北戴河、唐海、黃驊氣象觀測站大氣地基遙感探測設備,建立海洋氣象服務體系,開展漁業生產、港口安全、搜救保障、船舶導航、海洋資源開發等多樣化海洋氣象服務,助力河北海洋經濟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