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公交電梯’,我再也不用每天爬7樓歇幾歇了。”2月23日上午,住9號樓3單元頂層的62歲楊桂花拎著雞蛋和蔬菜走進電梯,拿出一個鑰匙扣似的電梯卡,在轎廂刷卡處輕輕一刷,電梯關門上行,不到一分鐘,就到家了。“別人安裝,我們乘坐,一年就花600元的使用費,讓我不再為上下樓發愁了。”說這話時,楊桂花喜悅的心情自然流露。
華泰家園小區位于新華路與北榮街交叉口附近,建成于1997年,有居民樓12棟,特點之一就是老人多,60歲以上老人占到總居住人口的一半以上。因此,加裝電梯成為老人們的一大愿望。
9號樓三單元加裝的外掛電梯
“老舊小區改造,居民想要加裝電梯,政府會適當補貼一些費用,但主要還是居民們承擔。事涉居民平攤建設費用,還有投入運營后的電費、維護費等,一旦小區居民意見不統一,加裝電梯就困難重重。”新華路街道自然資源規劃住建辦公室負責人韓毅霄告訴記者,考慮到這一現實情況,新華路街道聯合多個部門探索新模式,采取企業投資、公交化運行的方式,將華泰家園小區9號樓作為試點,加裝了3部景觀電梯。“居民不用繳納建設和維護費用,就像乘坐公交車一樣刷卡使用,因此居民們形象地稱這種電梯為‘公交電梯’。”他說,這一模式在全省為首創,有效解決了住在高層樓的老年人上下樓難題。
記者從投資方獲悉,這3部“公交電梯”建設成本約120多萬元,一部電梯一年運行電費加維保費約6000元。去年10月份開始試運營后,確定的運營模式是2層以上居民誰使用,誰購卡,每張卡年費600元。9號樓每梯3戶,3個單元2至7層共有54戶居民,截至目前已售電梯卡18張。
“挺方便的,也不貴,算下來一天也就一塊多錢,還不限乘坐次數,家庭購買次卡還有優惠。”采訪當天,住2單元5樓的雷梅珍抱著小孫子走出電梯,和記者說。
“目前來看,居民支付的電梯費還不夠電梯運營的電費和維保費。至于何時能夠收回成本,我們還是有壓力的。”項目建設方負責人楊聯合認為,“公交電梯”是老舊小區改造設施便利化、宜居化的一種模式創新,他們正在考慮通過多種渠道收回成本,做到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