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補水后的滹沱河,成為市民的打卡地。 河北日報記者李東宇攝
河北省水利廳二級巡視員王澤民介紹,河北省屬于資源型缺水省份,上世紀80年代以來,降水持續偏少,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用水量在增加,供需矛盾突出,造成大部分平原河流斷流、干涸,水生態惡化嚴重。為恢復河湖生態功能,改善生態環境,2018年9月,河北省政府聯合水利部啟動了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三條河地下水回補試點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此后,河北省系統開展了河湖生態補水工作,采取“訂方案、清河道、補水源、強調度、嚴管護、重監測”等綜合措施,統籌利用引江、引黃及本地水大力實施河湖生態補水。
通過河湖生態補水,河北省顯著改善了河湖水生態環境、有效回補了地下水。生態補水形成有水河長3671公里,水面面積182平方公里,增加了河湖水動力,水體自潔能力顯著增強,河湖水質明顯改善。河湖補水回補地下水后,補水河段平均入滲率達60%至70%,滹沱河、滏陽河、唐河等8條常態化補水河道沿線10公里范圍內地下水位回升明顯,2020年底地下水位與2018年補水前相比平均回升0.5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