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路為媒,路衍經濟助鄉村振興”案例
入選交通運輸部
“農村公路助力共同富裕”典型案例
為我省唯一入選案例
21日
河北日報第二版刊發
《一條路給鄉親們帶來了什么?
——邯鄲市峰峰礦區
0號旅游路助力鄉村振興調查》
對新聞進行了深度分析
這條旅游路有啥特點?
憑啥成為全國“典型案例”?
一起來看
依托邯鄲市峰峰礦區0號旅游路,太行藥王谷景區打造集研學教育、文化體驗、山地觀光、生態休閑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山地康養旅游綜合體。
一條路串起20多個景點
11月19日,在峰峰礦區義井鎮山底村“少年軍校”建設現場,幾名工人正忙著進行內部裝修。“‘少年軍校’項目分上下兩層共1000多平方米,包括紅色課堂、紅色展覽等功能區,建成投用后將填補村里室內研學場所的空白。”山底村黨支部書記吝法旺介紹。
從“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山村到名氣漸響的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目的地,短短幾年,山底村發生了精彩蝶變。
山底村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山底抗日地道保存完整,是全國抗戰紀念設施遺址、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十幾年前村里就謀劃發展紅色旅游,但由于交通不便,紅色旅游一直不溫不火。”吝法旺說,以前通往村里的唯一道路只有三四米寬,還坑坑洼洼的,道路不暢把很多游客擋在了村外。
改變始自2017年。這一年,全長26公里的峰峰礦區0號旅游路全線通車,這條路臨躍峰渠而建,途經彭城鎮、義井鎮、和村鎮等3個鄉鎮的15個村,山底村即其中之一。
“0號旅游路通車后,游客明顯增多。”吝法旺說,特別是節假日,不少游客更是慕名而來。“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山底村單日最高客流量有兩三千人,以前想都不敢想。”
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和良好生態資源,山底村對抗日地道舊址進行保護性開發,發展紅色主題研學游、田園風情游。村民們辦起農家樂、采摘園,全村有200多人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餐館平均每天純利兩三百元,趕上旅游旺季,一天能掙上千元,還能守著家,不耽誤照顧老人和孩子。”說起因旅游路改變的生活,返鄉創業的年輕人段合花十分滿意。
不僅是山底抗日地道舊址,0號旅游路還串聯起北響堂風景區、太行藥王谷、萬畝秀林等20多個景點。堅持因地制宜,峰峰礦區在0號旅游路沿線打造了羊角鋪濕地公園、滏陽河國家濕地公園等11處園林景觀,越來越多的沿線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一條路帶動一批特色產業興起
沿著0號旅游路南延支線行駛,路過彭城鎮藺家莊村。村邊桃林內,村民們正在技術員的指導下修剪桃枝。“俺村的富硒桃錯季,每斤能賣到10元左右。”藺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張金合說,0號旅游路修通后,每年都有眾多游客前來采摘游玩。
藺家莊曾是峰峰礦區有名的“煤村”,鼎盛時期,村里有小煤窯和小焦化廠20多個。挖煤煉焦,雖然讓村民鼓起了錢袋子,但帶來的環境污染也讓大家深受其苦。張金合說:“街面上常年積著厚厚的粉塵、煤塵,車輛駛過時,整條街煙塵滾滾。家里窗臺上也積著一層厚厚的粉塵,一年四季不敢開窗戶。”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峰峰礦區的小煤窯、小焦化廠等“散亂污”企業被關停。斷了掙錢門路,靠挖煤而興的藺家莊村漸漸衰落。何去何從?張金合也曾感到迷茫,“沒有新產業,交通又不便,村民只能靠外出務工和傳統農業種植維持生計。”
0號旅游路讓張金合看到了村莊轉型發展的希望。依托富硒土壤資源和旅游路穿村而過的交通優勢,藺家莊村按照“村集體+企業+農戶”模式,流轉1000余畝土地種植富硒桃。引入龍頭企業、加強科學管護,保障了果品質量,便捷的交通解決了農產品外運難題,藺家莊村的富硒桃迅速走俏市場。
“村里大部分土地都流轉出去了。農民不僅能拿到土地租金,還能在桃園打工,增加務工收入。”張金合介紹,去年該村又引進綠色蔬菜種植和農產品深加工項目,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并結合人居環境整治,發展鄉村游,打造富硒桃特色小鎮。
產業因路而興。依托0號旅游公路,和村鎮姚莊村創辦服裝微工廠,與邯鄲市某服裝生產企業建立長期合作,帶動25名農村婦女成為上班族。該村還引來種植大戶,流轉土地2000余畝,種植五角楓、海棠等經濟苗木,帶動村民就業100余人。
近年來,峰峰礦區不斷完善農村公路建管護養機制,提高農村公路運輸服務水平和帶動輻射能力,累計投資6.6億元打造了百公里旅游路和“1+6”環形農村路網,推動了鄉村產業發展,帶動了村民增收。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