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基層留下不走的文藝工作隊
以“送演出+種文化”形式,組織百場“家門口看大戲”大型文藝匯演、千場“送歡樂進萬家”文藝志愿服務、萬場“群眾演群眾看”群眾文化活動。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專業文藝匯演45場、文藝志愿服務300余場,組織群眾文化活動3900余場,惠及群眾260余萬人次
日前,邯鄲市“歡樂城鄉”百千萬文化惠民演出在武安市白沙村舉辦。 河北日報通訊員劉學維攝
唱腔優美的豫劇《朝陽溝》選段、令人稱奇的魔術表演……5月6日上午,邯鄲市“歡樂城鄉”百千萬文化惠民演出走進中國農大曲周實驗站,為實驗站師生送上一份豐富的文化大餐。
“歡樂城鄉”是邯鄲打造的一個公共文化服務品牌。近年來,該市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擴大總量、提升質量,持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逐步探索出一條“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支持、市場運作”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路徑。
為持續提升這一品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今年3月,該市啟動“歡樂城鄉”百千萬文化惠民工程,以“送演出+種文化”形式,組織百場“家門口看大戲”大型文藝匯演、千場“送歡樂進萬家”文藝志愿服務、萬場“群眾演群眾看”群眾文化活動,打造覆蓋全市、惠及全民的城鄉百姓文化大舞臺。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專業文藝匯演45場、文藝志愿服務300余場,組織群眾文化活動3900余場,惠及群眾260余萬人次。
近日,邯鄲市優秀群眾隊伍展演首場演出在復興區拉開帷幕。演出結束后,復興區文藝指導員(右)對村民進行指導。 河北日報通訊員聶長青攝
突出地方特色,百場文藝匯演精彩紛呈
情景劇《邯鄲學步》,將與邯鄲相關的代表性成語典故精心編排,通過演員詼諧幽默的表演,配以節奏歡快的音樂,將人物和成語故事生動呈現在觀眾面前;原創京劇《三千年的城》,展現了邯鄲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近年來發生的喜人巨變……
地方文化是文藝創作的重要源泉,近年來,邯鄲市委宣傳部依托“歡樂城鄉”文化惠民工程、“十月花香”品牌文藝活動等平臺,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創作了大量原創節目,讓地方文化成為群眾匯演中的鮮明特色。
該市組織市群藝館、藝術團、東風豫劇團、平調落子劇團等專業院團,融合戲曲、歌曲、舞蹈、相聲等藝術形式,到20個縣(市、區)開展大型文藝演出,“周周有好戲”活動讓觀眾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高水平演出。各縣(市、區)組織專業院團和文藝骨干,把本土戲作為重頭戲,突出平調落子等地方劇種和皮影戲等特色非遺項目,與傳統節日、村晚展演相結合開展文藝演出。
近日,邯鄲市文藝志愿者王盼華(右)在指導成安縣群眾練習發音。 河北日報通訊員左小同攝
搭建服務平臺,為基層留下不走的文藝工作隊
近日,邯鄲市“歡樂城鄉”百千萬文化惠民演出在成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行。在節目表演間隙,文藝志愿者通過傳藝帶徒、“一幫一”教學等方式開展文藝幫扶,對基層文藝愛好者進行現場輔導。“專業院團的老師手把手指導,讓我對戲曲表演的身段、眼法有了更準確的把握。”成安縣戲曲愛好者張華說。
今年以來,依托“歡樂城鄉”百千萬文化惠民演出,邯鄲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整合各方資源,壯大文藝志愿服務隊伍,建立志愿服務項目清單,構建群眾“點單”、部門“派單”、志愿者“送單”、群眾“評單”的全鏈條志愿服務模式,讓文藝志愿服務更接地氣,更貼近群眾需求。
同時,主動對接省“心連心”藝術團等專業團隊,以巡回演出為契機,對全市基層文藝團隊開展文藝輔導。整合全市專業院團、藝術家協會、文化館等機構的專業文化隊伍,選拔117名文藝志愿服務指導員走進鄉村、社區、學校等地,精心組織文藝志愿服務。
“‘歡樂城鄉’百千萬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不僅讓群眾在家門口欣賞到高水平演出,還帶動提升了基層文藝隊伍的水平。”邯鄲市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張艷霞介紹,圍繞農村移風易俗、鄉村振興等主題,創編了情景劇《財禮彩禮》《家有爹娘》等900余部貼近群眾生活的文藝節目,同時依托活動平臺,開展傳藝帶徒250余場,打通了文藝志愿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線上線下融合,讓群眾在文化活動中“唱主角”
“雖然沒有趕到現場,但云端看戲同樣過癮。”5月13日,邯鄲市“歡樂城鄉”百千萬文化惠民演出走進肥鄉區趙都水鎮,當地戲曲愛好者吳女士通過網上直播,在家觀看了邯鄲東風劇團戲曲演員的精彩表演。
堅持線上線下融合,邯鄲市采取“線下演出+線上直播+短視頻展示”的方式,在新邯鄲、掌上邯鄲App開設“歡樂城鄉”文化惠民演出專題專欄,在鄲條視頻號開設合集,方便群眾隨時隨地觀看文藝演出。同時,通過新媒體平臺開展文學藝術云培訓、文藝作品云展播等線上活動,滿足基層群眾文化需求。
堅持“群眾文化群眾辦,辦好文化為群眾”理念,邯鄲堅持政府搭臺、群眾唱戲,讓群眾自編自導自演,在基層文化活動中“唱主角”。
統一規范群眾文化隊伍。圍繞解決有資源無人挖、有陣地無人管、有需求無供給等問題,按照文藝隊伍人數多、文藝活動覆蓋廣、全民參與率高等標準,對全市1000余支群眾文化隊伍統一登記、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標識、統一展示。
組織群眾隊伍開展主題展演活動。結合重大節日、重大主題活動,集合各方優勢資源,利用市內主題公園、大劇院廣場、特色小鎮、旅游景區、紅色展館等場地,以春回邯鄲、勞動最美、唱支山歌給黨聽、農民豐收節、歌唱祖國等為主題,選拔優秀群眾文化隊伍開展線下展演和線上直播。
舉辦多種類群眾文化活動。市博物館、市群藝館、市圖書館、邯鄲大劇院、市工人劇院分別組織系列非遺傳統技藝展、剪紙藝術展、線上讀書會和“天天看大戲”經典戲劇惠民演出,各地組織開展送戲下鄉及扭秧歌、踩高蹺、舞龍舞獅等多彩民俗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群眾在音樂、舞蹈、戲曲、民俗中感悟真善美。今年,全市將組織非遺傳統技藝展、太極拳展示等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萬場以上。(河北日報記者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