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墻紅瓦的特色民居
充滿寓意的文化墻
錯落有致的花草……
這些圖景
不是城市風光
也不在名勝景區
而是叢臺區美麗鄉村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叢臺區將鄉村風貌提升作為人居環境整治的切入點和發力點,在鄉村風貌的“形、實、魂”上下功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發展特色優勢農業,提升鄉村文化內涵,打造“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的鄉村美景。
“建”“管”并重
實現農村環境“改頭換面”
“以前大街小巷雜草橫生,污水亂流,村里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改造后,村里的路鋪上了瀝青,安裝了路燈,又修建了休閑廣場,現在我們有地方休閑了,村民們別提多高興了。”家住叢臺區三陵鄉郭窯村的郭占貴說。
如此巨大的變化得益于叢臺區堅持“凈化、硬化、美化、綠化”整體打造。該區不斷優化建設秩序、自然資源管理秩序和空間管理,實現農村環境“改頭換面”。
堅持以“建”為要。全面提升設施建設水平,主次干道和小巷胡同全部完成硬化,路面平整暢通;充分美化空閑墻體,噴涂、彩繪公益廣告,利用閑散宅基地進行“三園”打造,實現應綠盡綠。
堅持以“管”為重。探索建立了全域環境衛生保潔長效管護機制、小廣告治理長效機制、濃厚宣傳氛圍長效機制、不文明行為曝光機制、定期測評機制、建筑垃圾管理機制、督導問效機制、志愿服務機制、公共衛生健康防疫長效工作機制、文明鄉風評比機制等十大長效常態機制。
此外,為了提升農村居住環境,叢臺區在全域開展了“硬化、綠化、凈化、美化”行動,對各類違法建筑進行拆除,對破損道路進行全面硬化提升,對小廣告集中清理。
因地制宜 打造特色鄉村
近年來,叢臺區因地制宜,分類推動村莊改造,不斷優化鄉村空間布局,規劃農房建設和風貌改造,把農業生產、田園觀光和休閑游樂結合起來, 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
漫步在南呂固鄉四留固村,處處都能看見紅色電影的文化符號,街道兩側墻壁上繪制著《紅日》《紅燈記》等上百幅精美的電影海報,瞬間將記憶拉回到兒時。
自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該村依托紅色電影文化,探索“美麗鄉村+特色歷史人文+旅游”的路子,通過回租老房子,實景打造電影場景,建設游客拍攝電影場景體驗基地等,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游。“周邊游客都慕名而來,看紅色電影、聽紅色歌曲、吃農家飯,在游玩中體驗紅色革命文化。”四留固村黨支部書記李文忠說。
該區以文明城市建設為契機,還打造了黃粱夢鎮“荷美水鄉”貴龍崗、“夢文化”黃粱夢,三陵鄉“櫻桃小鎮”高窯村、“天下一龍”姜窯村、“清酒之鄉”工程村,南呂固鄉“呂祖夢園”南呂固村、“紅色電影”四留固村等一大批“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特色美麗鄉村。
此外,叢臺區積極拓展各村特色農業,優化全區產業布局,探索“產業共興、文化共融、品牌共塑”發展機制,大力發展優質果蔬、小米、冬棗等特色優勢農業,為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注入長久動力,推動實現農民脫貧致富、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