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風光任周游
——通過成功承辦第六屆省旅發大會看邯鄲發展全域旅游
第六屆河北省旅發大會日前在我市圓滿落幕,與會嘉賓實地觀摩我市傾力打造的“7個片區”,共享邯鄲三千年文化,共賞太行八百里山川。一山一水美不勝收,一人一物尋味無窮,全域旅游格局讓人流連忘返。
借省旅發會東風,今年我市重點建設“國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太行紅河谷高質量文化旅游經濟帶”,推出了以“太行旅游風景道”和“7個片區”為內容的“1+7”全城旅游發展新格局,這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已經開啟了全域旅游發展的新時代,盡展古趙新韻。
9月20日,游客在永年區廣府古城乘船游玩。胡高雷/攝
一個大玉盤 盛下千年人文景
涉縣是省旅發大會主會場所在地,在過去的一百多天里,無數建設者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旅發一線,全域環境按照“一步一景、一村一品”持續快速提升。
峰峰礦區通過挖掘磁州窯、北朝石窟的歷史文化,依托山底村抗日戰爭時期地道的紅色文化,響堂山、滏陽河生態文化等開發建設8條旅游路,新增“四好農村公路”597公里,串聯起20多個景區景點。
永年區穩步推進廣府水街等15個項目提升改造,打通全長12公里的古城環城水系,大型實景劇《皇上駕到》等文藝節目亮點紛呈;磁縣以“水韻古磁州”為主題,精心打造了溢泉湖、磁州水墨園、開河馬頭、方特國色春秋等重點項目,鋪展出一幅魅力十足的文旅新畫卷;武安市立足“生態武安、康養福地”,高標準打造了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舊址、九龍山山地運動公園、王坡民宿3個重點項目;復興區全力建設園博園等一批生態修復重點工程,昔日“工業銹帶”鳳凰涅槃為“風景秀帶”;叢臺區對重點觀摩項目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了升級改造,建設“一縱一橫”文化旅游精品線路。
“涉縣被認定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武安、峰峰入選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武安市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通過初評。館陶、廣平、臨漳、大名、肥鄉等縣(區)全域旅游規劃編制完成。”市文廣旅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市將文化旅游產業作為優勢產業納入“532”總體產業布局,著力打造西部太行山岳旅游、中部古趙歷史旅游和東部美麗鄉村旅游三大休閑度假特色板塊,原本單打獨斗的景點,如同大珠小珠般落入全域旅游這個玉盤之中,也讓更多人感受到邯鄲旅游的厚重實力、蓬勃活力、無限魅力。
一條太行道 串起溢彩“珍珠鏈”
9月23日、24日,省旅發大會C組觀摩嘉賓從涉縣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出發,緩行紅河谷漫游道,遠眺漳河谷地稻田景觀畫“女媧補天”,觀太行五指山、紅石崖地貌區的韓王九寨之景;東行進入武安“百景天路”,穿朝陽溝隧道至王坡民宿;西南沿旅游路到峰峰礦區響堂山居……一路上,或曲折蜿蜒,或大道直行,與會嘉賓沉醉于綠水青山之間,對花團錦簇的沿途道路風貌連連稱贊。
這條全長235公里的太行旅游風景道,橫穿磁縣、峰峰礦區、涉縣、武安市四個縣(市、區)68個旅游景區,串起磁山文化、女媧文化、北齊石窟文化,猶如一串流光溢彩的項鏈,熠熠閃爍在巍巍太行之間。
響堂石窟寺位列這條大道的中心位置。3個多月的鏖戰,20多天的攻堅,旅游路一天時間鋪出山門前800米長、25米寬的瀝青路;一天一夜,文創中心前小廣場橫空出世;一天修建240米長安全通道,鋪設草皮10000平方米……
哪里有風景,公路就延伸到哪里。為著力破解旅游交通瓶頸,市交通運輸管理局對農村道路環境、文化節點等按照“一米一整治、一步一提升”的要求全面升級,持續推進農村公路多元化發展。太行旅游風景道涉及旅發大會觀摩路段全線新增、更換交通標志標牌941塊。涉縣境內改建陽索線19.5公里、河茅線8.5公里;武安段新建磁左線至龍井段4.1公里;磁縣境內新建道路天保路全長18公里,改建道路清漳水路全長18公里,風景道段6.5公里;全長3247米的朝陽溝隧道聯通武安市和涉縣,將原來30公里的繞行路線縮短為5公里直達。武安天龍山、朝陽溝和涉縣青塔湖、莊子嶺等景區連接形成新的旅游環線,西部旅游景區一體聯通與平原風景融匯交通,串點成線,景景相連、路路相通,條條公路成為促進全域旅游的民心路、景觀路、生態路、幸福路。
一業興百業文旅融合賦動能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建設文化旅游強市目標,連續舉辦五屆市旅發大會,一批戰略支撐項目加快實施,一批文旅龍頭企業集群落戶,夯實了全市旅游產業發展基礎。
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4004.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20.4億元。今年1—6月份,全市旅游接待總人數2782.6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92.1億元。本屆省旅發大會上,省內各地22000余件文創產品完美呈現,云觀摩關注量達2.3億人次,在線話題閱讀量達6.3億。大會投資163.4億元精心打造30個重點觀摩項目;推動8個戰略合作協議和26個重點產業項目簽約,總額達253.71億元……旅發大會已成為推動旅游產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和促進全域旅游的重要平臺,一組組亮眼數據折射出全市旅游消費的不斷增長,旅游產業也正成為助推全市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借旅發東風,涉縣走出了一條紅色旅游與綠色發展的雙贏之路。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所在地赤岸村結合11個紅色故事,打造了11個特色院落,一條紅色文旅街區、2組紅色故事展館、9個紅色體驗業態,每年吸引近百萬游客參觀;推出《再回太行》夜游項目,彌補夜間紅色旅游經濟的空白,在建設黨史學習教育宣傳陣地的同時,通過紅色文創產品、手工藝品吸引游客購買,為全域旅游發展和旅游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峰峰礦區響堂山景區依托石窟文化發展旅游,和村的香醋、熏肉,響堂的紅薯、山韭花等特色農產品迅速走紅。景區103間商鋪全部入駐,最高峰每日可接待游客8萬人,日均收入超150萬元,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態勢日趨明顯。
永年廣府2019年旅游接待人次達到了近200萬,旅游綜合收入實現6億元,從業人員近3萬人,旅游業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渠道。永年以承辦省旅發大會為契機,加速推進三產融合,扎實搞好旅游業態植入,制定了文旅業態明白紙,引入了太極拳館、酒館、有機餐廳等。文旅產業展銷會上,24個展臺布置了餐飲類、美食類、農產品類(有機食品)、標準件類、非遺類(太極拳)、文創產品等展區,成為省旅發大會觀摩新亮點。
“從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熱土,到新時代的青山綠水,通過資源融合、精品打造、特色開發,我市已形成山水休閑游、美麗小鎮游、成語文化游、紅色經典教育游、太極健康養生游、民俗文化體驗游等新業態產品體系,強勢跨入全省旅游業發展第一陣營。”市文廣旅局負責人表示,邯鄲旅游業步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新階段,旅游產品由單純觀光向休閑度假轉變,旅游開發由景區線路建設向產業聚集融合轉變,旅游發展由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歷久彌新的邯鄲,正散發著獨特文化魅力,山水、古城相融相連,美景四季不斷,全民共建共享,構建起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