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坐落于邯鄲市復興區的省第四屆園林博覽會園博園標志性建筑——山水邯鄲主場館,在藍天白云下顯得分外亮麗。董源攝
8月26日,白天的邯鄲市復興區復興·1957藝術街區自有一份從容安靜。 河北日報記者梁韶輝攝
“這里就是省旅發大會‘復興園博園’片區的觀摩起點。從這里開始,16公里長的沁河郊野公園目前已成為邯鄲西部休閑打卡地。周邊的村子也都被帶動起來,村民們開民宿、餐館,有了穩定收入。”8月26日上午,邯鄲市復興區旅發辦督導員李剛峰站在“復興之門”施工現場介紹說。
近年來,該區全力以赴修復生態環境,擦亮“山水邯西、生態復興”金字招牌,隨著一批生態修復重點工程的施工建設,森林覆蓋率從2016年的21%提高到現在的50%,昔日“工業銹帶”鳳凰涅槃為“風景秀帶”。在成功承辦了邯鄲市旅發大會后,這里又成為邯鄲市承辦第六屆省旅發大會的觀摩片區。
九曲沁河,三十里風景畫廊映古城
“黑灰色曾是這里的主色調,路上的土尺把厚,回到家都看不清臉。”3年來一直在沁河郊野公園參與建設的李剛峰感慨頗深。
日漸秋意濃,走進復興區沁河郊野公園,依然濃綠成蔭,山泉淙淙。公園主入口處沿南北軸設計的茶條槭花池、公園LOGO、銀杏廣場、游客中心等已全部完工,不時可見游客駕車而至,徜徉其間,無比愜意。
2017年以來,復興區致力修復沁河水生態,并對各類文化遺存進行保護和二次開發,打造了全長16公里的沁河郊野公園,全面實施河道疏浚、景觀綠化、配套設施等工程。
同時,該區深入挖掘鄉土文化、歷史記憶、地域特色,做大做強“復興鄉村游”特色品牌,游山玩水石坡村、尋古溯今澗溝村、全國百佳鄉村旅游目的地牛叫河村,一個個各具特色的景點,壯大了文旅經濟,也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新的增長點。
一彎沁河水串聯起沿河23座村莊,這里已成為復興區打造全域旅游、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紐帶。
“為籌備省旅發大會,我們對沁河郊野公園二期再次進行了提升改造,在觀摩線路上精心打造了12處景觀節點,讓游客在這里欣賞到一曲‘生態交響曲’。”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觀設計師李佳介紹,為迎接省旅發大會,設計團隊精心打造了碧波疊秋、河塘漁樂、坐石臨流和湖影泛舟四大片區12處景觀節點。
生態“蝶變”,城市底色由“黑”轉“綠”
沿著沁河郊野公園向東,就來到了復興園博園景區。登上園內清渠如許山頂環廊觀景臺,腳下梯田、花海、碧水一覽無余。
園博園景區總面積4366畝,水系面積約900畝,綠化面積約3300畝,分為生態修復實踐區、生態濕地保護區、鋼城農趣服務區等七大功能區,重點打造了山水邯鄲、礦坑花園、清渠如許等“園博十景”。
“園博園景區地處城鄉接合部,曾分布著鋼渣廠、石料廠等‘散亂污’企業30余家,也是工業廢料排放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園博園景區服務中心主任郭一冰介紹,遵循“生態修復、城市修補、鄉村振興”理念,園博園景區重點在生態涵養和濕地保護、中水利用和土壤凈化、水系疏通和海綿修復、工業遺址改造利用4個方面提出了翔實的生態修復措施。
“變廢為寶”的景觀節點,在園博園景區內隨處可見。清渠如許景觀之前是由工業礦渣和建筑垃圾堆疊而成,建設者因勢利導,將城市中水引上山頂,并層層凈化,最終達到排放標準,流入西湖濕地。工業遺址園則曾是一座水渣場,其大型工業架構、儲藏桶、研磨機被保留,進行了全新改造,部分建筑打造成餐飲、攀巖等運動休閑場所,成了一處獨具后工業時代特點的“網紅打卡地”。
2020年9月16日至11月28日,河北省第四屆園林博覽會在復興區舉辦,13個城市展園以精彩紛呈的園藝,呈現了渤海潮涌、太行松風、平川寄語、壩上情懷等河北最美縮影和地域文化,向世人敞開一扇美麗的河北之窗,也成為邯鄲市生態修復的范本。
目前,園博園景區已整體建設完成,并與西帕文旅公司簽訂了運營工作框架協議,制定了詳細的提升改造方案,未來園博園景區將增設親子互動研學區、城市演藝區、魅力夜游區、生態動物區、別樣西湖區五大板塊。
復興區文廣旅局黨組書記、局長崔哲表示:“借承辦省旅發大會之機,我們結合城市更新理念,提出了‘以人為本、以綠為底、以文為魂、以業為核’未來旅游業發展指導思想,通過提升相關的服務設施,為游客特別是老年人和青少年一個可以研學、休憩和運動健身的好去處。”
結構調整,促進旅游產業提檔升級
走出園博園景區南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寫有“1957藝術街區”的灰色水塔。這是復興·1957藝術街區,其前身為1955年建造的邯鄲市特鋼廠。
職工食堂變劇場,廠房成為攝影棚、文創基地……走進復興·1957藝術街區,仿佛穿越時空,回到曾經的工業年代。“1號廠房”內,工人們支撐起鋼柱,熱火朝天地進行內部裝修;漫步街區,一磚一瓦都承載著工業記憶,廢棄設備改裝的“小黃人”、工業復古氣息濃郁的藝術涂鴉,歷史與藝術的碰撞,為工業遺存賦予了新的生命。
為迎接第六屆河北省旅發大會,復興區按照“景區整體提升、沿線環境提升、工作氛圍提升”要求,促進全區旅游產業提檔升級,在原市特鋼廠遺址房屋基礎上,打造了復興·1957藝術街區,將鋼鐵文化與現代文娛產業相結合,成為一處集旅游、教育、休閑娛樂元素于一體的研學基地。
復興·1957藝術街區占地面積105畝,分為潮玩嗨淘區、新銳潮流區、青年文創區、前衛藝術區和創意小品區。其中,新銳潮流區位于整個藝術街區中心地帶,以生產、輸出藝術為主;前衛藝術區則充分展現現代與復古碰撞,鋼鐵文化風格的宿舍區、紅色文化的藝術餐廳和話劇表演室皆聚集于此。
“我們一共謀劃了13種業態,目前已經引進麻椒音樂、平行畫室、唐頓視覺等8種業態,項目正在逐漸完備中。”河北麻椒音樂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巖介紹,街區每周進行樂隊演出。炸裂的音樂現場,不僅吸引了更多年輕人,也讓藝術街區的音樂氛圍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已有許多知名樂隊來街區進行過表演。
“文旅產業目前已成為復興區的新增長點。在統籌推進城鄉發展中,復興區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將生態理念融入經濟發展全過程,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復興區政府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郭安新說。(河北日報記者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