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人大常委會新聞發布會現場。 河北日報記者喬賓娟攝
躍峰渠是源自漳河的人工水道,始建于1975年3月,建成于1977年9月,全長244.98公里,是河北省最大的山區水利工程。
躍峰渠建成40多年來,年均引漳河水2.5億立方米,不僅為邯鄲市的工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孕育了“戰天斗地、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協作攻堅”的躍峰渠精神。回望上個世紀70年代,邯鄲全市10萬余眾夜以繼日,逢山鑿洞,遇溝架橋。累計鉆透54座山峰,穿過44個隧洞,跨越49道溝壑,建設渡槽54座,打造建筑物1500多個,既有位于懸崖峭壁之上的“絕壁洞”,也有深藏地下的“十里洞”。整個工程規模之大,施工難度之高,超過河南林州的紅旗渠,可以說是“河北的紅旗渠”,也被譽為“人間天河”。
躍峰渠標志性建筑——險峰渡槽。 (資料照片)
躍峰渠標志性建筑——十里洞。 (資料照片)
近年來,躍峰渠部分渠段存在垃圾傾倒、污水直排、渣土堆放、修建廠房、建造住宅等行為;部分石碑石刻有人為刻畫、涂污、移動等現象;部分重點建筑物也日益老化,亟待加以修繕保護,迫切需要從立法層面作出有針對性的制度設計。為此,邯鄲市人大常委會把制定躍峰渠保護條例作為“滾動立法”工作的“一號工程”。他們公布條例草例,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還多次召開座談會、立法論證會、實地考察學習等方式,向各縣(市、區)人大常委會、市級有關部門(單位)、基層立法聯系點、市人大代表和地方立法咨詢專家等廣泛征求意見,使條例的制定過程真正成為全社會增強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的過程,成為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一次生動實踐。
該條例共28條,明確了立法目的、依據和適用范圍,并對躍峰渠工程管理范圍和安全保護范圍的具體劃分和調整作出了規定;突出了河長制的主要工作任務,通過立法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長管理保護機制;對躍峰渠工程管理范圍和安全保護范圍內橋梁維護管理的責任主體進行了界定;針對躍峰渠保護工作中的焦點與難點問題,突出了對既有阻水障礙物和違章建筑的處置;對躍峰渠工程管理范圍和安全保護范圍內國有土地管理權和使用權的歸屬進行了明確,并依法規定了違法侵占國有土地使用權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針對躍峰渠保護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列舉了9類禁止行為,并依法設定了罰則,為實現歷史文化遺產永久保護和渠道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躍峰渠紀念碑建于涉縣引渠渠首天橋斷,高21.2米。 通訊員蓋永強攝
邯鄲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書生表示,《邯鄲市躍峰渠保護條例》出臺,不僅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躍峰渠保護、利用工作中面臨的獨特而突出的問題,而且意味著該市在綜合性河道保護法規之外有了針對躍峰渠的專項法規。是以“小切口”選題,以“工匠精神”立法,以法治的剛性力量引領和推動解決該市實際問題的又一典范。標志著該市躍峰渠保護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新階段。是該市地方立法工作的一項重要成果,填補了該市地方立法的一項空白。
近年來,邯鄲市人大常委會堅持立法選項緊貼市委重大決策部署,緊盯群眾關切,注重民生立法,突出重點,急需先立,先后制定、修改、廢止地方性法規33件,其中制定8件,修改16件,廢止8件,另有1件即將完成立法程序;同時,還做出了新冠肺炎防控決定、修改了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辦法、制定了立法后評估辦法,有效發揮了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