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喬賓娟 通訊員張璐)近年來,邯鄲市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積極探索實踐“1+2+3”鄉村治理新機制(“1”,即以黨建引領為核心;“2”就是二化,即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3”就是三個融合,即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推動鄉村治理水平提升,努力使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黨建+”引領鄉村治理
該市堅持將黨管農村工作要求貫穿到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全過程。注重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農村社會治理優勢,為農村黨組織擴權賦能。復興區創新推行“三下沉”工作機制,組織建設下沉、工作重心下沉、權力監督下沉,力促全區黨員干部共同參與鄉村治理,培樹了全省“千名好支書”李蟠等先進典型。
將黨建與網格有機結合,有效延伸黨組織的管理服務觸角。在肥鄉區,1143個網格黨小組將10346名鄉村黨員納入網格管理。在峰峰礦區集賢村,黨建引領與全要素網格化建設制度相結合,實現了“黨員聯四鄰、四鄰帶一片、一片促全村”。網格長、網格員“居住在網格、奉獻在網格、服務在網格”。該村被授予“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邯鄲市文明示范村”等諸多榮譽。
推行“黨建+基層治理”模式,全面開展農村高質量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充分發揮黨建文化的滲透力、影響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峰峰礦區的“黨建+鄰里互助”創新治理模式,為鄉村治理工作奠定堅實基礎;“黨建+優勢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實現了每年集體增收10萬元至20萬元,解決了500余人的家門口就業;“黨建+文明鄉風”助力形成崇德向善、鄰里相望、禮尚往來、和諧互助的氛圍;“黨建+環境治理”共建美麗家園,帶動群眾積極投身到環境衛生大整治中。邱縣通過開展“基層黨建質量提升年”活動,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實行行政審批“瘦身”,行政審批時限壓縮76%,進一步夯實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網格化管理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該市在鄉村治理中推進網格化管理,以村、組、網格為區域范圍,促進干部職能轉變,致力于尋找問題、解決問題,讓群眾“有苦能訴、有事能辦、有難能幫”。
網格化管理全覆蓋。通過合理劃分管理服務責任網格,構建層級分明、規模合理、覆蓋全面的管理服務網絡。
網格化管理全方位。肥鄉區積極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科學構建鄉鎮、村、片區、“兩委”干部“四級網格”。全區配備各級網格長1584人、網格員4000余人,每個網格50戶左右。同時,全區還設置了街巷長、樓道長、單元長6000余人,確保全覆蓋、無死角。
網格化管理精準化,讓每一片土地有人精準聽事,每一戶人家有人貼心服務。峰峰礦區大力推進“多員合一、一員多能”,培養“全科醫生”式的“全能網格員”,有效推動了基層“微治理”。邱縣依托智網中心平臺,實現“一網通”便民服務到村。同時,專職網格員轉變為“一員多責”,負責環衛、執法、秩序管理、社會治理、食品安全等事項,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網格化要素多樣化。讓年輕有為、干事創業的人員積極參與網格服務管理活動。曲周縣把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人員、復退軍人等人員吸收進網格長和調解員隊伍,最大限度激發網格工作活力。
“三治”融合破解鄉村治理難題
該市堅持把自治、德治、法治“三治”思維和方法融合起來,破解鄉村治理難題。
堅持自治為基,為治理增添活力。從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效實現形式入手,提升村民自治。峰峰礦區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制定(修訂)為切入點,嚴抓制定(修訂)、審核、宣傳、公布各個環節。各村制定了符合本地風土人情、簡單易懂的“四字成語”式、“五字順口溜”式、“七字順口溜”等形式多樣、朗朗上口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推行文明守禮之風,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意識。
堅持德治為本,揚鄉村治理正氣。通過深入人心的村規民約、村民道德公約等自律規范,引導農民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義守信、勤儉持家。肥鄉區9個鄉鎮9.88萬戶家庭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14.5萬份,樹立“零彩禮”典型1000多例;評選孝親敬老、最美孝星、最美婆媳、最美村民等典型,組織百余個“孝親敬老”先進典型免費體檢,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邱縣利用農家書屋、漫畫墻等方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堅持法治為綱,加強治理法治保障。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引導群眾學法、知法、守法。峰峰礦區完善農村小微權力清單制度,讓監督與規范并行,真正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全面深入開展平安鄉村創建活動,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已基本建成。深化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建成聯網共享綜治平臺市級3個、縣級40個、鄉鎮511個,有效提升了社會治安管控的科技含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