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郝東偉)近年來,邯鄲市在高質量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試點任務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村股份合作經濟,深入實施“消零消薄”工程,探索實踐了六種各具特色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全市集體收入“空白村”已全部完成“消零”任務,1032個村完成“消薄”任務,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累計達到3438個,占全市總村數的64.5%。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托管”模式。組織引導農戶以托管、流轉、入股等方式,推動土地規模經營。村集體利用積累資金、社會資本、項目資金或采取股份合作等方式,對土地實行統一整治后,由集體統一經營或再流轉給種養大戶、新型經營主體等,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特色產業。例如,邱縣高莊村由村集體籌資138萬元,以每畝每年1000元流轉土地53畝,建油桃大棚14個。進入盛果期后,預計年產值可達120萬元,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5萬元。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生產服務”模式。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積極開展代耕代收、農技推廣、農資供應、統防統治、烘干儲藏、加工營銷等生產性服務,為農戶和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例如,魏縣對位于城郊結合部、交通主干線的野前村等4個村,由村集體組建鴨梨銷售、木材交易、商貿流動等專業性服務市場,成立物流運輸、市場推廣、物業管理、果品協會等專業服務公司,增加村級服務經營收入。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龍頭企業”模式。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本地龍頭企業或農民合作社開展深度合作,共建生產基地,并組織農民到企業或合作社從事季節性務工。例如,邱縣旦寨村利用“黨支部+公司+訂單農業”模式,與河北晨光生物科技公司開展訂單式合作,發展甜葉菊種植150畝,由公司提供種植技術。同時,與綠源苗木種植有限公司合作,通過“土地入股、林下間作”的方式,降低了土地流轉成本。經測算,畝均收益可達1800元以上。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科研院校”模式。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有關科研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由科研院校提供新技術和新品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組織開展生產,雙方聯合建設教學生產試驗基地,實現信息、技術、人才等資源共享。例如,曲周縣前衙村聯系中國農大曲周試驗站,在村內設立科技小院,為入股群眾提供種植、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化肥、農藥等生產物資供應,打通葡萄銷售渠道等產前、產中、產后一系列服務,每年凈收益保底32萬元左右。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旅游”模式。鼓勵有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等優勢的村組織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餐飲民宿、創意農業等產業,打造鄉村休閑旅游目的地。例如,峰峰礦區以太行躍峰渠景觀大道為線,串聯起北響堂、響堂水鎮、響堂生態谷、藥王谷、山底地道、張家樓藝術公社、西固義休閑垂釣園等景點,積極開發觀光農業、休憩休閑、健康養生、生態教育等服務。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養老”模式。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適應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養老需求,利用集體用地或閑置的村辦公用房、校舍等場所,發展養老事業。例如,曲周縣東高村由縣民政局投資建設養老院,預計能夠同時入住35人左右,每月收取800元—1200元不等的看護費。按照公益服務性原則,村兩委計劃將所有收費全部用于服務老人。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可達到1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