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部分群眾在龍湖公園發現了“魚化石”。經專程前往現場的市地質一隊專家鑒定,該化石為奧陶紀“角石生物化石”。
在”魚化石”發現現場,地質一隊教授級地質礦產工程師孔令海一行,開展了認真查看鑒別工作,最后確定“魚化石”實為“角石生物化石”。據孔教授介紹,角石是奧陶紀海洋中分布最廣的頭足類生物。由于它具有堅硬的外殼,而外殼的形狀又酷似?;蜓虻慕?,因此地質科學家們起了一個形象化的名字“角石”。此化石廣泛產于奧陶系馬家溝組地層中,曾經在磁縣、峰峰、武安、涉縣等地的山區多有發現。
延伸閱讀:奧陶紀
奧陶紀,地質年代名稱,是古生代的第二個紀(原始的脊椎動物出現),開始于距今5億年,延續 了6500萬年。
奧陶紀在地質學上,是古生代中5.1億年至4.38億年前這段時間,可分為三個時期:奧陶紀早期 (5.1億年——4.78億年前),奧陶紀中期(4.78億年——4.53億年前)和奧陶紀晚期(4.53億年—— 4.38億年前)。
奧陶紀是歷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世界許多地區都廣泛分布有海相地層。奧陶紀氣候溫 和,淺海廣布,世界許多地區(包括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被淺海海水掩蓋,海生生物空前發展,較寒 武紀更為繁盛?;匀~蟲、筆石、腕足類、棘皮動物中的海林檎類、軟體動物中的鸚鵡螺類最 常見,苔蘚蟲、牙形石、腔腸動物中的珊瑚、棘皮動物中的海百合、節肢動物中的介形蟲和苔蘚動 物等也很多。節肢動物中的板足鱟類和脊椎動物中的無頜類(如甲胄魚類)等均已出現。低等海生 植物繼續發展,淡水植物據推測可能在奧陶紀也已經出現。
來源: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