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鄭秀生,從16歲入行到66歲退休,在北京飯店干了50年,做過數不清的國宴,獲中國烹飪大師終身成就獎。他20歲時曾給周恩來總理做過獅子頭,擔任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總廚。大煮干絲、響油鱔糊、拆燴魚頭、紅燒馬鞍橋、蟹黃魚翅……都是他的拿手好菜。
“二伯”孫立新,24歲就是華都飯店的總廚,獲得商務部頒發的“十大中華名廚”稱號,也是2022年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崇禮菜單計劃任務總顧問。“二伯”喜歡不按常理出牌,傳了600年的烤鴨,他改成用蔬菜汁腌制;如今常見的藍莓山藥,也是他發明的,只是為了不浪費下腳料。
做了大半輩子國宴,大爺和二伯都退休了。退休后干點啥?他們想把多年來總結的經驗技巧、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老飯骨”由此“出道”。他們在2020年9月入駐騰訊看點,拍攝短視頻教做飯,如今粉絲過百萬,全網粉絲過千萬。疫情期間,很多年輕人開始自己在家做飯,跟著“老飯骨”的短視頻教學,居然真能復刻出一道道美食。
“國宴大師,是大家給了我這么一個稱呼,首先我們得熱愛這個行業。”回憶起自己剛入行的時候,鄭秀生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做飯的,“從基本功開始,掏雞腸子、鴨腸子,擇菜,切蔥姜蒜,切輔料,再到切絲、丁、塊、片等各種形狀的主料……”一刀一刀,是鄭秀生的成長之路。
學了8年,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鄭秀生開始覺得這個行業有可深挖之處,“不單單是做一道菜,還關系到人的健康、文化的傳承”。當時,北京飯店還承擔著國家的接待任務,一頓飯、一道菜里承載的東西就更多了。
“我們把經驗、經歷和小飯骨們分享,讓他們感覺得到廚師不僅是做飯,還會給你的家庭、生活帶來喜悅。”鄭秀生說。
“老飯骨”有個口號:傳承技法,毫無保留。在幾分鐘的短視頻中,他們把做飯的每一個細節都交代得明明白白,讓“小飯骨”們學起來容易;不僅如此,他們手中的菜還都有故事。孫立新學過川菜、粵菜、淮揚菜、魯菜……可以說,凡是粉絲問的,幾乎沒有他不知道的,粉絲不僅學做飯,還長知識。
網上教做飯的短視頻內容不算少,除了“國宴大師”的身份加持,“老飯骨”的優勢還在哪里?孫立新覺得,是人生經歷,“經歷越豐富,最后呈現的東西越好”。
有時候,一起做著一道菜,“大爺”和“二伯”還會討論起來。一道宮保雞丁,傳統的味道是胡辣咸鮮,現在流行的是“小甜酸荔枝口”,為了讓粉絲更好地了解這道菜的淵源,孫立新索性一次演示了兩種做法,讓粉絲們隨便挑隨便選。
做飯和拍短視頻哪個更難?兩位大師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后者。為了滿足年輕人的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們會認真地去看評論,還特別開設了“老飯骨叨叨叨”的欄目,來回應評論。中華美食博大精深,又有顯著的地域差異,連“甜粽子”和“咸粽子”都能每年引起熱議,“老飯骨”有時候也感覺眾口難調。
“為了讓網友理解一道菜的做法,我們有時甚至得把手里50年前的老菜譜翻出來作為證據,來給大家普及。”鄭秀生說。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做臘八蒜,要把蒜剝好、洗凈、晾干,在醋里發酵20天才算好。現在有一些網絡視頻,稱只要把醋煮開了泡蒜,3天就能吃。類似這樣的誤導,讓“老飯骨”看著特別著急,急著在自己的短視頻里糾正“怎么做”,還得擺出“為什么”的證據。
他們的粉絲大多是很年輕且活躍的用戶,“老飯骨”懂年輕人的胃,更懂年輕人的生活:排骨好吃,可是下了班的年輕人哪有時間花幾個小時來燉,于是,“老飯骨”教高壓鍋做排骨的方法,一小時之內排骨和米飯一起熟;年輕人愛吃甜品,二伯就做了一個醪糟水蛋;甚至連方便面,在熱愛創新的二伯手中,都成了一道誘人的焦炒面;還有宮保雞丁的汁、魚香肉絲的汁、糖醋魚的汁……“老飯骨”都提供了精準的配方,讓中餐烹飪中神秘的“適量”都可復制。
讓年輕人在家也能吃上“國宴菜”,讓年輕人在辛苦的工作之余也能溫柔地撫慰自己的胃。“做美食是件高興的事。我和大爺就是想通過短視頻,把人間的溫暖傳遞給千家萬戶。”孫立新說。
在已經發布的242期短視頻中,有一道菜頗受“小飯骨”們追捧。其實那只是一道“平平無奇”的炸醬面,但那是大爺40年前做給大媽吃的。年輕人學到了一碗面,還吃到了一大碗“狗糧”。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