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處理后排入太平洋,而排海的處理水中仍將會有氚等核素殘留,引發安全擔憂。日媒16日報道稱,除福島第一核電站之外,位于日本首都圈的東海再處理設施也向太平洋排放廢水,其在過去30年中排放的廢水的含氚量是福島處理水的5倍。
據《東京新聞》報道,東京電力公司稱,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中包含63種放射性物質,通過核素去除設備(ALPS)可將大多數放射性物質的濃度降至標準線以下,而氚較難去除。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的估算,目前福島核電站儲水罐中的上百萬噸污水經過處理后,殘留的氚仍有約860萬億貝可勒爾。由于處理水排海需要30年時間,而氚的半衰期為12.3年,因此排入海中的氚含量可能會有所減少。
至于位于日本茨城縣東海村的東海再處理設施,其自1977年啟動核廢料處理作業,一直運營至2007年,在2018年該設施的報廢計劃獲批。根據日本原子能機構的統計,從1977年至2007年,東海再處理設施處理了1140噸乏燃料,在此過程中廢水直接從茨城縣海岸持續排入太平洋,含氚總量約為4500萬億貝可勒爾,是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中含氚總量的5倍。
另據共同社報道,東海再處理設施報廢計劃獲批后,報廢作業需要約70年,預計日本將投入約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79億元)經費。截至今年2月,除福島第一核電站之外,日本國內商業核電站已決定報廢18座反應堆,這將產生逾16萬噸放射性廢棄物,其中輻射水平較高的放射性廢棄物將埋入超70米深的地下,而輻射水平較低的將埋在較淺的地下。日本原子能學會的報告稱,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反應堆報廢最多將產生780萬噸放射性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