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4日
農歷正月十四、十五
在武安市的固義村
備受矚目的武安儺戲“捉黃鬼”
盛大上演
這場充滿神秘色彩
和藝術魅力的民俗活動
吸引了數萬觀眾前來觀看
共同感受傳統文化獨特魅力
“捉黃鬼”作為武安固義儺戲的主要劇目,是一出沿街演出的啞劇,屬于隊戲范疇,其歷史源遠流長,承載著豐富的民俗和民間宗教文化內涵。此次活動直接參與演出的演員多達600余人,加上輔助人員,總數不下千人,幾乎是家家有角色,戶戶都參與。演出現場規模宏大,極為壯觀。整個活動從正月十四上午開始一直持續到次日晚上,表演過程中,演員們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夸張的肢體動作以及獨特的服飾道具,展現出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
“捉黃鬼”中的角色包括閻羅王、判官、大鬼、二鬼、跳鬼以及被捉拿的對象黃鬼。其中,黃鬼形象既代表著洪澇、蟲害、疫病等災異的人格形象,又象征著人間忤逆不孝、欺負弱小等邪惡勢力。通過對黃鬼的捉拿、審判、開膛、挖腸、抽筋、剝皮的極刑處置,表現人民群眾戰勝自然災害,期盼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畜平安、世道安寧的美好愿望,同時對人們進行尊老愛幼等倫理道德教化。
負責開路的探馬
大鬼、二鬼頭戴蓬亂長發頭套,藍白條紋相間隔的臉譜,身穿黃色虎皮紋坎肩和單褲,腰束寬帶,手腕戴銅環。兩鬼手持鋼叉,鐵鏈,鋼刀等物
三鬼也叫跳鬼,頭戴斗笠形紅纓帽,身穿韃子衣,白涂眼圈和口輪,面蒙黑紗,身背案卷公文,一手拿令牌,一手拿折扇,演出中不地前蹦后跳
黃鬼全身赤裸,只穿黃色褲衩,頭發、臉部和身上也涂成黃色,四肢上各固定一把效果假刀,好像刀砍入肉中一樣,鮮血淋漓。其表演時渾身哆嗦,作畏縮不前狀
武安儺戲,具有宋代宮廷大儺遺風;其氣勢恢宏,色彩神秘,內容豐富,是集迎神、祭祀、儺儀、隊戲、賽戲和多種民間藝術形式于一爐的民間傳統文化復合體。它的保護和再現,體現了農業社會安寧的良好愿望,并對人們進行敬老愛幼的道德教化,對研究當地的民間信仰習俗和社會生活,以及研究中國儀式戲劇的發生、發展和類型了活的例證,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武安儺戲被專家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也打破了國內長久以來“黃河以北無儺戲”的論斷。
閻王臺宣判
南臺抽腸
“捉黃鬼”積淀了中國社火戲劇的多種形態,它是研究中國社火戲劇發生和發展的鮮活資料。“捉黃鬼”場面宏大,氣氛熱烈,令人驚心動魄。固義儺戲延續流傳至今,是固義村民對文化的一種貢獻。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文字:楊寶峰
■圖片:任利華 楊寶峰 安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