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市場環境、政務環境、金融環境、法治環境、信用環境持續改善,促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以下“二十二條”措施。
一、打造公平競爭、預期穩定的市場環境
(一)優化招投標管理。推行交易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實現招投標活動各項環節信息互認、數據共享。拓展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平臺功能,實現遠程異地評標交易同步化運行和無紙化操作。對工程建設、政府采購招標投標全流程推行“不見面”交易,推廣施工合同電子合同網簽。允許多種形式繳納投標保證金,全面推廣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使用。
(二)優化工程建設項目流程。工程建設項目實行“一窗收件,并聯審批,限時辦結”。對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手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手續辦理實行告知承諾制,允許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在規劃許可前先行開展。試行“五證聯發”“模擬審批”模式,對暫未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擬建設項目,實行“拿地前”跟蹤指導,“拿地中”預先審查,“拿地后”多證同發,實現“拿地即開工”。
(三)提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將政府投資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審批時限均由4個工作日分別壓縮至2個、3個、3個工作日。環評與排污許可事項(技術評估時間除外),環評報告書、報告表、排污許可審批時限由60個、30個、30個工作日分別壓縮至15個、7個、10個工作日。支持房地產項目加快,工程形象進度應達到標準調整為7層以下(含7層)的,已完成主體工程正負零標高以上;8層以上(含8層)的,已完成主體結構工程的六分之一以上。
(四)開展土地預告登記。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對未完成開發投資總額25%的,按照“先投入后”的原則,交易雙方簽訂合同,審核后辦理預告登記,達到法定要求時,再依法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不動產預告登記證明可作為辦理建設項目開發建設等相關審批手續的依據。
(五)強化土地要素保障。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期間,建設項目與原控制性詳細規劃不符,經研究可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的,直接辦理用地規劃手續。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不改變用途前提下,企業在現有工業用地上新建、擴建生產性用房或利用地下空間,增加容積率的,不再補繳土地價款。建立征地組卷協調機制,提前開展征地前期工作,提高組卷質量,加快用地報批。將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發放由1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發放由2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
二、打造服務周到、便利高效的政務環境
(六)開展“百千萬”評議活動。建立營商環境評議機制,由市紀委監委負責推進,圍繞“五個環境”,組織百家規上企業、千家中小企業、萬名個體工商戶參與全市營商環境評選活動,發揮公眾監督作用,及時糾正營商環境中的堵點問題,倒逼營商環境提質增效。
(七)兌現財政獎補資金。對省、邯鄲市及我市出臺的《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實施辦法(試行)》《關于進一步鼓勵企業升規入統工作的通知》等鼓勵支持企業發展的獎補政策,統籌資金安排制定撥付清單,分批足額按時撥付到位。
(八)執行“清單之外無審批”。合理劃分政務服務大廳場所功能分區,率先探索“一窗無差別綜合受理”運行機制,推進審批服務標準化,定期梳理更新政務服務事項清單,落實“清單之外無審批”。
(九)提升企業開辦便捷度。企業開辦業務涉及的部門全部入駐企業服務專區,進行統一管理,實行“一窗綜合受理,后臺并聯審批”,線上線下全流程幫辦,企業開辦時限由8小時縮短至4小時以內。凡在市行政審批局申請新設開辦企業,免費刻制首套印章。
(十)擴大“遠程踏勘”服務范圍。進一步優化遠程視頻踏勘服務,擴大遠程踏勘事項范圍,增加遠程踏勘頻次,力爭遠程視頻踏勘業務占踏勘總量的50%以上,積極推行審批事項“預踏勘”服務,提前指導企業群眾按照勘驗要求規范到位。
(十一)暢通企業群眾反饋渠道。充分發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職能作用,逐項完善受理、上報、交辦、辦結、回訪、歸檔等機制,拓展鄉鎮行政綜合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擴大受理范圍。充分利用12345政務服務熱線,建立健全受理臺賬,全程跟蹤督辦。
(十二)提升辦電用電便利度。對高、低壓客戶用電報裝環節分別壓減至4個、2個。電力外線工程低壓免審批、高壓并聯審批不超5個工作日。推廣“網上國網”APP等網上辦電渠道,居民用戶“刷臉辦電”、企業用戶“一證辦電”。推廣電力小哥“碼”上到,24小時在線掃碼搶修服務。常態化開展帶電作業,統籌各類停電需求,提高供電可靠性。
(十三)優化辦稅服務。推行增值稅、消費稅分別與附加稅費申報表整合,財產行為稅“十稅合一”合并申報。擴大“非接觸式”辦稅繳費范圍,支持省外銀行賬戶簽訂三方協議,實現跨省異地電子繳稅、行郵稅電子繳庫服務,實現電子發票無紙化報銷、入賬、歸檔、存儲等。
(十四)推進智慧化辦稅。到2023年10月底,完成智慧辦稅服務廳建設和使用,推廣推進涉稅(費)業務無紙化、推廣“稅企直連”,為新辦納稅人“套餐式”服務。提高發票領用效率,推進電子發票應用。優化導稅服務,提高納稅咨詢服務效率和質量,推動減稅降費政策直達快享,實現增值稅留抵退稅辦理平均時長5個工作日內完成。
三、打造多元保障、融資順暢的金融環境
(十五)健全融資推送和金融機構對接服務機制。舉辦全市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和省市重點項目推介活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力度。組織銀行行長進企業送服務,每季度開展不少于1次政銀企對接會,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加大信貸投放,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貸款增速。
(十六)支持企業上市。加強與券商等中介服務機構的交流合作,為企業優質高效的組織培訓、政策咨詢等服務。推出擬上市企業申報服務行動,為企業超前服務。對后備上市企業辦理手續給予全面支持,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對后備上市企業優先給予金融支持。對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上市企業,進入輔導期并在河北證監局備案后,給予300萬元獎勵,提交申請并獲受理后,給予700萬元獎勵。
四、打造遵紀守法、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
(十七)實行企業輕微違法“首違不罰”。對于存在輕微違法行為的市場主體,開展包容審慎柔性執法,依法落實包容免罰告知承諾制,予以“首違不罰”。
(十八)創新市場監管模式。推行“信用+雙隨機”融合監管,對誠信守法企業“非必要不干擾”,全年運用信用風險分級分類開展的抽查次數占抽查總次數的比例不低于80%。對納入正面清單的企業,減少各類現場執法檢查。嚴格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做到“一次抽查、全面體檢”,部門聯合抽查次數占隨機抽查總次數的比例不低于30%,部門聯合抽查戶數占隨機抽查總戶數的比例不低于20%。
(十九)強化知識產權服務和保護。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維權援助機制,加強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監管,支持科技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維權和布局。
(二十)優化抓審判促執行。簡化小額訴訟程序,推動簡易案件及時高效審結。慎用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對企業生產設備、生產成品靈活采取“活封”“活扣”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完善“執轉破”工作機制,暢通執行案件進入司法破產重整、和解或清算程序的渠道。持續推進執行預處罰機制,在審慎采取強制措施前,向被執行人、協助義務人發出“懲戒預警”,為企業建立強制執行“緩沖區”。
五、打造誠實守信、遵約踐諾的信用環境
(二十一)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與經濟運行各環節深度融合,完善各類市場信用信息檔案,根據企業信用評級評價在行政審批、信用貸款、評優評先等方面予以優先支持。建立嚴重失信主體信用修復幫扶機制,對失信市場主體實行部門幫扶,盡快退出失信主體名單。
(二十二)加大信用信息歸集力度。確保“雙公示”上報率、及時率、合規率達100%。加強對市場主體信用修復,全年開展信用修復培訓不低于12場次。探索創新守信激勵產品和服務,為守信主體在行政審批、交通出行、旅游購物等方面優惠便利。
優化營商環境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責任,各級各單位要加強組織領導,配強專抓力量,暢通企業訴求渠道,著力解決反映問題,持續整治破壞營商環境行為,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推動形成“事事關系營商環境、人人代表武安形象”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