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創業,書寫轉型發展新答卷
北有遷安,南有武安。
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相當,人口和國土面積相近,同為因鋼而興的資源型城市、全國百強縣。然而,從20年前的攜手并進,到如今遷安一枝獨秀,“兩安”差距正在拉大。
跳出武安看武安,置身全省找差距,放眼全國謀未來。武安認真審視短板和弱項,以解放思想引領創新發展,推動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兩組數據透出輝煌背后的隱憂
有這樣一組數據:2018年,武安撤縣建市30周年,全市生產總值從30年前的9.6億元,躍升至620.8億元,位居全國百強縣第86位。2020年,全市規上企業達106家,7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6家企業入圍中國業企業500強,11家企業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河北省民營企業百強中武安占17家。
還有一組數據:全國百強縣榜單中,2020年遷安位列第46位,武安位列第80位。遷安經濟總量領跑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已跨過千億元大關,人均GDP達12.7萬元。武安市地區生產總值為667.8億元,人均GDP為8萬元,與遷安差距明顯。
再看產業承接平臺,遷安市除了以鋼鐵產業為主的遷安經濟開發區,還有高新技術開發區、北方鋼鐵物流產業聚集區和灤河沿岸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省級工業園區。武安僅有一個省級工業園區,產業結構不合理,新動能不足,產業布局有待優化。
放眼全國——全國百強縣榜單中,資源型縣市數量逐年遞減,已由占據“半壁江山”降至不足10%。
“吃資源飯”難以為繼,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深刻剖析干部隊伍思想病灶
面向“十四五”,老工業城市如何書寫轉型發展新答卷?
武安市從思想破冰入手,以問題為導向,深刻剖析干部隊伍存在的思想痼疾。
小進即滿,安于現狀。一些領導干部積累一定工作經驗后,認為工作已經“輕車熟路”,工作標準不高、創先爭優意識不強。
理念不新,眼界不寬。部分鄉鎮、部門開放和招商引資意識不足,即使外出考察項目,也沒有從項目對當地產業帶動、增加就業、經濟轉型等長遠利益綜合考慮。
因循守舊,路徑依賴。有些部門干起事來往往要看有沒有政策規定、主要領導有沒有指示、過去有沒有先例、其他地方有沒有出臺意見,工作缺乏創造性、創新性。受制于條條框框,一些幾年前就簽約的項目,現在仍未開工。
如是種種,成為束縛武安發展的厚厚繭殼。
“下定決心、緊盯不放,把思想‘堵點’打通,把‘短板’拉長,努力實現涅槃新生。”武安市委書記劉浩峰說。
再次創業邁出堅實步伐
推進鋼鐵產業精深,豐富業態促進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實施生態修復改善環境……武安轉型發展全面發力。
提升產業競爭力。著力引進優質項目,建立“畝均論英雄”機制,重點打造全國精品鋼材、先進裝備、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三大基地”,壯大新能源、新材料、鋼材精深、電子信息“四大集群”,發展現代物流、現代商貿、文旅康養“三大現代服務業態”,逐步形成“主業突出、多元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優化產業布局。按照集中集聚集約發展原則,構建“5+3”產業空間布局,建設青龍山轉型升級示范區、南部鋼焦產業聚集區、中部生態宜居新城區、東部產城融合創新區、西部文旅康養度假區五大平臺,加快發展東南部現代物流、北部現代農業、南山溝特色種植3個產業帶。
整治城鄉環境。在市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面推進;在農村,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建設生態宜居美麗家園;在企業,31家重點企業出資建設環廠綠化帶和生態公園,美化環境惠及周邊群眾。
面對高質量發展新考題,面對不進即退的激烈競爭,7月16日至17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武安市第八次代表大會,明確了全面建設富強文明美麗幸福的現代化中等城市奮斗目標,提出未來5年加快構建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創新引領、轉型突破排頭兵,生態宜居、獨具魅力副中心,充滿活力、高質量發展百強市(縣)“四個支撐”。
對標先進,補齊短板,以思想解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武安邁出再次創業新步伐。(河北日報記者劉劍英 通訊員王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