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泥塑高手,一塊塊不起眼的泥巴經過他的一頓揉捏變成了一個個眉目傳神的塑像;他是雕刻高手,一個個小小的核桃、橄欖核或山桃核經過他的精雕細琢變成了一個個惟妙惟肖的頭像;他是文物修復高手,一件件破損的文物經過他的精心修補還原成了原本最美的樣子。他出生鄉野,卻憑著對藝術的一腔熱愛,并將其所有的身心都傾注其中,讓自己成長為了一名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他就是來自西寺莊鄉北梁莊村的柳憲江,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一個“身懷絕技”的民間藝術大師……
柳憲江
今年48歲的柳憲江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中,那個年代農村的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莫過于同小伙伴們在一起嬉戲打鬧,一起玩游戲,而玩泥巴也是必玩的項目之一。柳憲江對泥巴的熱愛仿佛與生俱來,每次玩泥巴的時候也都是他最“高光”的時刻。找土、摻水、和泥……一系列的動作之后柳憲江就開始了自己的“表演”。“表演”結束,一個個用泥巴做成的小狗、飛機、坦克等小東西便一一呈現在了小伙伴們的面前。這些泥制小玩具不僅成為了小伙伴們難得的玩物,充實了單調的童年生活,更是在柳憲江的內心默默種下了一顆泥塑創作的種子。
這顆種子在柳憲江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地萌發、生長。上學時,柳憲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美術專業進行學習深造。從理論知識到寫生訓練,從臨摹素描到色彩搭配,柳憲江系統學習了各種美術專業課程,為他的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畢業后的他,就職于太原園林古建筑工程公司,專門從事泥塑創作和彩繪工作。
因為從事了自己喜歡的職業,所以工作中的柳憲江始終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多年以來,他參與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的泥塑創作和古建筑彩繪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恐恍傅呐蛯λ囆g的執著追求,柳憲江在許多旅游風景區和烈士陵園等地進行了大批量的泥塑創作、建筑彩繪和文物修復工作。七步溝的百瀑峽、羅漢峽等摩崖石刻,京娘湖的情湖愛島——千古一送以及56個“情”字的雕刻,十六溝景區里的“壽”字雕刻,武安烈士陵園西展廳里的抗日烈士武倫佩以及賀進烈士陵園中賀進的塑像均是出自柳憲江之手。
近日,他最新創作的一個鐘南山先生的泥塑頭像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棱角分明的臉龐,專注的眼神,凝重的表情,把鐘老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今年疫情中,鐘老以80多歲的高齡奮戰在抗疫一線,用自己的堅守換來了我們的平安,我想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對鐘老的一份尊敬……”柳憲江堅定地說道。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嫻熟的技術和精湛的工藝讓柳憲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在2005年,柳憲江被河北省輕工業廳、河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評委會授予“河北省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雕塑家”稱號,又在2015年被授予了“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
柳憲江不僅在泥塑、彩繪創作上有著很深的造詣,在小物件的雕刻上也有著高超的技藝。生活中普普通通的核桃、橄欖核等在他的一刀、一琢中,變成了一件件構思巧妙的精美藝術品。想要在這些小不盈寸、質地堅硬的東西上雕刻,不僅需要精心的選料、巧妙的構圖和精湛的手法,更需要雕刻師忘我的堅守。從選料、構圖、雕刻、打磨,一幅作品的完美呈現往往需要耗費十幾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有時候為了能更好地雕刻出人物的神情,柳憲江需要把一根繡花針打磨成平口或者三棱狀再進行精雕。靠著這種孜孜不倦、廢寢忘食的匠心精神,柳憲江雕刻出了許多的精美作品,滿目圓瞪的鐘馗,寶相莊嚴的佛首,構思精巧的一念善惡頭像,神情各異的羅漢像……每一個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除了是泥塑和雕刻高手,柳憲江在文物修復方面的技術也不容小覷。“早年在山西工作的時候我參加過當地的泥塑文物修復工作,那時候跟著博物館一名文物修復專家學習過一段時間。”說起自己20多歲時第一次接觸文物修復工作,柳憲江仍然記憶猶新。豐富的學習工作經歷、扎實的泥塑、雕刻技藝以及自身不斷的摸索學習,讓柳憲江在文物修復方面的技術突飛猛進,缺口的插瓶、破損的盤子、損壞的茶壺等,經過補胎、調色、配色、施釉等一系列的修復流程,都會變得完好如初,單用肉眼去看,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任何修復的痕跡。
靜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柳憲江用自己數十年如一日的苦心鉆研,堅守著對藝術創作最初的那份熱愛,打造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藝術天地,期待他越來越多的作品不斷地呈現給大家。
■文圖:李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