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白明山、杜一方
收割機在前吐著金燦燦的麥粒,玉米播種機跟隨其后,緊接著清凌凌的地表水從水網工程汩汩流入農田。
今年“三夏”,河北省邯鄲市邱縣東省莊村村民蘇雪濤干農活比過去省時、省勁了。“從收到種再到灌溉僅忙了5天,農活能干這么快,真沒想到。過去我們受盡了旱、澇、風、沙、堿‘五害之苦’,如今,隨著水網工程的建設,我們種田豐收有保障了。”蘇雪濤說。
邱縣地處黑龍港流域,位于邯鄲市生態水網工程的末梢,地表水資源短缺,老百姓種地大多靠用地下水。“種地容易,澆地難。”香城固鎮馬蘭村種糧大戶武殿臣說,以前每到灌溉時節,全村人圍著一個出水泵,排隊不說還要打夜戰,我種的400畝小麥,澆上一遍就要耗時近一個月。
春爭日、夏爭時。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袁愛國介紹,為了徹底解決“灌溉難”,2020年初,邱縣在全縣范圍內實施水網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疏通擴挖河渠90條、長228公里,配套揚水站24座,小型節制閘18座,過路涵橋425處,整治坑塘89處,建設調蓄水工程5處,為糧食生產奠定“水基礎”。
據了解,邱縣全縣地表水耕地灌溉面積在原來15萬畝基礎上,又增加了35萬畝,實現了全縣217個村地表水全覆蓋。
“現在灌溉不用排隊,省時省力還省錢。”武殿臣說,算了算細賬,用河水澆地每畝能省50元。
“近年來,邱縣地下水位逐年回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大量水鳥前來棲息。”袁愛國說,邱縣還依托水網沿渠修了柏油路,路旁植樹,形成了“水田相伴、林水相依、林路相隨”的生態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