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河北首個全國“文學之鄉”花落館陶。這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小城,自此又添一張新名片,其鄉土風物,也伴隨著“文學之鄉”漸而聲名鵲起。
“文學之鄉”新名片的吸引力
2023年9月底,“文學之鄉”一授牌,館陶縣就迎來了高光時刻。知名作家看館陶主題采風活動、“河北省作協第5次走進基層”文學公益講座、河北省文學社聯骨干培訓講座等輪番在此地舉辦,吸引千余人參加。
“光是知名作家看館陶主題采風活動就來了百余人,中國作協會員、省級文學院簽約作家有30余人。”館陶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洪寶介紹,從作家的數量和知名度可以看出“文學之鄉”的號召力和吸引力。作家們也感受到了“文學之鄉”的熱情:《潛伏》原著作者龍一被熱情的讀者圍住合影;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李浩一下火車,就收到文學愛好者送上的鮮花。
館陶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鳳彩說,有了“文學之鄉”的加持,以后會有更多知名大家來這里采風,與本土文學愛好者交流。
“不僅把名家請進來,我們還要走出去。”館陶文學內刊《陶山》主編牛蘭學底氣很足。他說,獲評“文學之鄉”,館陶作者可以參加中華文學基金會組織的名家采風創作、專家改稿、調研講座以及中國作家協會舉辦的相關文學活動。
自2018年開始創作以來,館陶“90”后詩人陳赫的作品在《解放軍報》《星星》等多家報刊發表,但是其名氣僅局限于本地文學圈,缺乏大獎項支撐。這是館陶青年作者的普遍困擾,這種困擾,將隨著“文學之鄉”的授牌而有所改變。今后,館陶可直接報送“茅盾文學新人獎”“二十一世紀文學之星”等獎項,文學新人將有更多機會嶄露頭角。
還有很多變化,在館陶悄然發生。
館陶這座滋養起文學的小城,如今也被文學滋養著。
2023年11月6日,館陶縣政務服務中心人頭攢動。鉗工老李前來繳納社保,排號比較靠后,在他掏出手機準備找個座位打發時間時,轉身發現大廳里還有個桌椅整潔、藏書豐富的“育才圖書室”。他說:“拿起一本書坐在寬敞的椅子上,心也安靜了。”
據悉,獲評“文學之鄉”后,館陶縣圖書館、政務服務中心、縣實驗中學等被授予“育才圖書室”牌匾,并獲兩萬余冊圖書捐贈。如今,第一批“育才圖書室”已經投入使用。
“我們這邊的人好讀書,做買賣也講究。”2023年11月23日,全國單體最大的禽蛋市場——館陶金鳳市場里車水馬龍,門市老板吳先生正跟廣東的客商談合作,談吐中透著真誠、自信。
此時,省會石家莊,河北地質大學校園里,經濟學院教授于振英正在講臺上授課。“我來自‘文學之鄉’館陶,這里有聞名全國的黑陶和糧畫。”于振英說,在自己的中學時代,館陶校園里就彌漫著濃濃的文學氣息,宣傳欄里張貼著校園征文比賽的獲獎作品,吸引學生們看了一遍又一遍。這種潛移默化的文學熏陶,讓她受益至今。
金字招牌如何越擦越亮?
黑陶藝術之鄉、糧畫之鄉、黃瓜之鄉……在館陶縣,這些都跟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館陶山水風物給了作家們靈感,寫出來的作品又讓這個小城聲名遠播。”牛蘭學介紹,館陶舉辦美麗鄉村征文大賽,邀請外地作家來采風,把其中優秀作品匯編出版了《美麗鄉村之歌》《艾香遠兮》《黃瓜禮贊》等多部圖書,為這片土地賦能。
如何讓“文學之鄉”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2023年11月21日,河北地質大學太行學社、河北省區域科學學會舉辦座談會,組織經濟學、文學領域相關專家,研究館陶如何用好“文學之鄉”金字招牌。“聚人氣”和“謀長遠”,成為座談會上的高頻詞。
“館陶不僅是河北首個‘文學之鄉’,也是京津冀唯一一個。”于振英希望館陶可以借助“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承辦更多國家級、省級群眾文化活動,形成新的文學IP。
“文學的熱度要長期持續,關鍵在人。”河北地質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韓勁說,應培養更多藝術文化領域優秀人才,形成良好創作氛圍,具備與受眾進行互動、溝通的能力和空間。
在與館陶相隔千余里的河北北方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任亮也關心“文學之鄉”建設。“館陶應抓住有利時機,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方面發力。”任亮建議,除引導“文學之鄉”建設健康有序發展外,還需挖掘館陶縣特色文旅資源,應季應時推出文化旅游產品,打造館陶縣文化旅游品牌,并依托“文學之鄉”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特色產品,實現可持續發展。
冬日暖陽下,牛蘭學和同事們又出發了。在館陶糧畫小鎮,看黍子、芝麻、草籽、谷粒,在一雙雙糧畫姑娘的巧手下排列、粘貼,一幅糧食畫躍然眼前,并且價格不菲,種在地里的糧食,成了掛在墻上的“黃金”,鄉親們由此走上致富路;在縣陶藝文化創意園生產車間,看工人們忙著拉坯、繪畫、雕刻,從推陳出新的造型和工藝中,尋找人們越來越有品位的文化追求……
“文學之鄉”,正在努力講好新的故事。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