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縣時村營鄉以“黨支部+集體經濟+農戶”的模式,帶動小屯洼及周邊陳莊、西曹莊等8個村實現聯建、共建,全力建設生姜之鄉,打造一村一品,壯大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與農民增收。2022年,時村營鄉通過集體經濟新增流轉土地,以入股的方式,發展生姜特色種植,在生姜種植大戶王海建的帶領下,新建了占地200余畝的生姜種植大棚,農戶把土地流轉種植生姜,每年每畝租金1000元左右,村民在這干活掙工資,每天還能收入100元左右。
走進講武城鎮南白道“玫瑰紅”火龍果種植基地,“南果北栽”在磁縣講武城鎮喜獲豐收,整齊的支架上,一個個顏色鮮艷、碩大飽滿的火龍果倒垂,枝條相互纏繞,枝葉翠綠蔥郁。這讓附近的群眾不僅可以在家門口品嘗到新鮮的南方水果,還吸引游客前來采摘,帶動了鄉村旅游發展,為農民增收致富拓寬了道路。
“我是從2017年開始種植,到現在已經五年了,成熟后的火龍果單個重量高達1.2斤到1.5斤左右,一年可以成熟6茬,畝產量約3000至4000斤,每年收入能達到種糧的10倍左右。”火龍果種植基地負責人趙紅彬說,基地并不以傳統方式進行,而是通過短視頻宣傳等網絡方式,吸引游客網上預約、前來采摘。
“我們南白道村的土地都是優質沙壤土,一直以來都有種植瓜果蔬菜的傳統,我們主動對接農戶,為他們紓困解難,拓寬思路,讓村民的種植多樣化,幫助農戶增收。”磁縣講武城鎮南白道村黨支部書記王新強說。
在磁縣觀臺鎮乞伏村食用菌種植基地,一排排整齊的菌棒,一朵朵蘑菇破袋而出,生機盎然、長勢喜人,正在采摘平菇的菇農們忙得熱火朝天。該基地共有4個食用菌大棚,每個大棚年產平菇8萬斤左右,年營業額達40余萬元,不僅供不應求,同時也帶動周圍村民30余人就業。
“下一步我們計劃擴大種植面積20畝,形成、育種、種植為一體的產業鏈,帶動周圍群眾增收致富。”磁縣觀臺鎮乞伏村食用菌種植基地負責人閆沖說。該村以“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在村里發展食用菌產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食用菌產業鏈,讓一朵朵小蘑菇撐起鄉村致富夢。
近年來,磁縣把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培育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實現農業規?;?、產業化發展。去年以來,完成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39個,累計投入2850萬元。完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192個,覆蓋全縣11個鄉鎮、256個行政村,直接受益群眾達36萬人。通過一系列具體幫扶,使得脫毒紅薯、蒲公英、核桃、花椒、生姜、蓮藕、蘋果等產業規模化崛起。截至目前,全縣“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已經實現產值近億元,占到農業總產值約15%。
【來源:長城網邯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