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磁縣大力實施“431”工程建設,通過新技術的普及應用、新模式的探索引入、新設施的建設完善,進一步優化了種植結構,提高了耕地地力,穩定了糧油產能,確保了口糧安全,不斷為鄉村振興“加油”助力。
磁縣認真貫徹落實“四個一萬畝”決策部署,細化任務目標、強化工作舉措,通過政策扶持、機制創新、典型帶動,甘薯、高粱、花椒、生姜及芋頭等農作物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全年新增甘薯種植面積3020畝、高粱種植面積3300余畝,花椒在原有7000畝的基礎上,新增種植面積3000余畝,生姜和芋頭分別新增種植面積2000畝。帶動全縣7個鄉鎮,165個村集體經濟實現增收超過8250萬元,戶均增收達800元以上。
1
以“噸半良田”高效創建為重點
全力落實“1873”工程
打造糧食產量新高地
一是全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項目:全縣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2萬畝以上,為糧食高效生產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二是全面落實種業振興戰略,培育、引進、篩選、推廣一批優質高產、廣適多抗新品種,實現主要糧食品種更新換代,良種實現100%全覆蓋。三是大力開展糧食生產高效技術落實舉措,積極推廣小麥、玉米等5項主推技術,提高小麥和玉米產量。
“1873”工程即:1畝耕地糧食產量達到1.5噸,其中:玉米產量達到800公斤,小麥產量達到700公斤,畝均產值達到3000元以上。
通過新設施投入、新技術引進、新模式探索這一系列措施,帶動全縣平原鄉鎮15萬畝耕地實現糧食生產高質高效,畝均增收1000元,年均增收1.5億元。“1873”工程得到全面落實,取得顯著成效。
2
以“大豆玉米”復合種植為契機
聚力實施“1722”工程
助力糧油生產提質增效
通過科學確定種植模式、加強農資儲備調運、完善農機具配套保障、做好病蟲草害統防統治、開展種植技術培訓等措施的增強,使0.6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圓滿完成。據專業人員測產,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使“1722”工程生產目標能夠較好達到預期產值。
“1722”工程即:1畝耕地玉米產量達到700公斤,大豆產量達到200公斤,總產值達到1200萬元。
3
以“穩糧擴油”發展思路為統領
大力實施“1712”工程
推進油菜玉米高效發展
圍繞“守住耕地紅線,穩住糧油安全‘基本盤’”總體發展目標,針對西部山丘區復種指數不高,土地單位面積種植生產收益低這一自然原因制約因素,不斷增強措施,擴大種植面積。一是在西部山區,大力實施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項目,通過在山丘區建設新型軟體集雨水窖、抗旱保水劑等項目,來改善生產條件,擴大種糧面積,提高單產產量。二是在慈興路兩側、環“兩大水庫”周邊等區域,從林下耕地、閑散地、撂荒地中要面積,積極引導農民發展油菜種植,使油菜種植面積新增6000余畝。發展油菜種植不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農民效益,同時在油菜花盛開時節,吸引了大批游客駐足游玩,帶動了周邊旅游業收入,促進了區域經濟持續發展。“1712”工程建設目標得到最大化落實。
“1712”工程即:1畝耕地玉米產量達到700公斤,油菜產量達到100公斤,畝均產值達到2000元以上。“1712”工程是落實帶動全縣西部山丘區鄉鎮油菜種植面積增加1萬畝以上,年均產值增加2000萬元以上。
研究制定《磁縣關于扎實推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十二條政策措施》,明確具體政策內容、適用對象、操作流程、兌換時間和聯系人,印制政策明白卡1000余份,深入11個鄉鎮農業重點企業、農業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通過召開座談會、上門宣講、微信矩陣、發放“明白卡”等多種形式,宣講解讀農業經濟發展的十二條政策措施,切實打通政策入企的“最后一公里”。同時,積極開展農業大招商活動,已簽約2個項目,簽約金額11.6億元,其中磁縣梧桐莊農業公園生態牧場項目框架協議10億元,磁縣萬畝玫瑰種植深加工項目1.6億元,項目正在全力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