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孩走出黑窩棚 黃驊入學稱“真好”
從山東微山湖到黃驊南大港蘆葦蕩 終于步入校園走進新生活
陳浩(右)在認真聽課。
從山東微山湖到黃驊南大港蘆葦蕩,在沒水沒電的大洼窩棚里,今年9歲的山東男孩陳浩一住就是5年,每天作息就是天亮了跟隨父母去捕魚,天黑了就睡覺。他不知道動畫片,沒有小伙伴,過得是與世隔絕的生活。10月25日,陳浩在父親同事的幫助下,終于背起書包走進了南大港第八完全小學。如今,陳浩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已經適應了學校生活,他跟記者說:“上學真好!”
9歲男孩基本適應學校生活 稱“上學真好”
“上學真好!”在得知9歲山東男孩陳浩從蘆葦蕩走出來,在南大港第八完全小學入學的消息后,記者第一時間趕到學校,見到了小陳浩。
陳浩,一米四五的個頭兒,足足高出同班同學一頭。自入學至今,已經過去了一個月。這段時間陳浩不但認真學習,而且逐漸融入到了學校生活。“俺考了60分,俺爸說,考得還不少哩,俺爸俺媽可高興哩。”說起自己這次期中考試,陳浩的小臉上立刻綻放出得意的微笑。
在教師辦公室里,班主任張瑞讓陳浩下樓去教室拿課本,陳浩立即起身,將身下的小板凳輕輕放在了兩張辦公桌中間的空隙里。“課堂上,我要求過,下課或放學后要把板凳放到書桌下面。”看到這一舉動,張瑞備感欣慰地跟記者解釋道。張瑞說,入學一個月,基本的禮儀、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在陳浩身上已經有了明顯效果。這個從蘆葦蕩里放任長大的孩子,知道了上課回答問題要起立,懂得了升國旗向國旗敬禮是熱愛祖國,上課下課向老師問好是尊敬師長……“體育課上,學會向左轉,向右轉,他都高興半天。”張瑞說,每學會一項本領,陳浩都開心地向她匯報。
從微山湖來到蘆葦蕩 終入學
4歲時,陳浩便跟隨父母從微山湖來到南大港,在濕地的蘆葦蕩里一住就是5年。5年里,他的父母在漁業公司打工,每天在魚塘里捕魚。陳浩白天便跟隨父母長在小漁船上,看父母下網、倒網、收魚。晚上他們就住在漁塘岸邊沒水沒電的小窩棚里。沒有電視機,更談不上手機、電腦,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也從未體驗過上學的滋味。
在漁船上待了5年,陳浩9歲了。“孩子這么大了,該上學了。”工友們時不時地勸說陳浩父母。“我們是外地人,能接收嗎?”這是陳浩父母一直有的顧慮。陳浩的父親陳喜連只上到小學三年級,母親目不識丁,兩人收入甚微。陳浩的母親說,除了怕當地學校不接收外地人,生活條件也是他們遲遲沒有考慮孩子上學的一個原因。
10月24日,在當地工友的幫助下,父母帶著陳浩找到了轄區內的南大港第八完全小學。“來吧,歡迎!”校長黃兆林的一句話,打消了陳浩一家人的顧慮。“克服一切困難也要讓孩子接受正規的教育。”黃兆林說,教育就是要面向所有孩子,學校決定,先讓陳浩入學,再辦理相關入學手續,并為陳浩準備了新課本,重新訂制了新課桌椅,第二天,陳浩便走進課堂。此時,距離新學期開學已經近兩個月。
師生積極幫助大男孩解決困難
一個從來沒有上過學的孩子,突然走進課堂,一切都是陌生的。
陳浩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由于入學晚,這學期的課程已過了大半,學習難度可想而知。加之陳浩濃重的口音,與周圍同學們交流起來也是障礙重重。為此,張瑞帶領全班同學為陳浩補習,師生用熱情的行動幫助陳浩適應新環境。
早晨上課前、課間、放學后,張瑞抓住一切空閑,為陳浩充電闖關。第一關要過語言障礙關。“減輕他的地方口音,使他能和小伙伴們愉快地聊天,首先要從學習普通話開始。”張瑞說,上課她要放慢速度講話,他才能聽懂。
拼讀對陳浩來說也是一道難闖的關。從最基礎的a、o、e讀寫開始,到能完整地拼讀一句話,大家費盡心思。“僅四聲調,我就陪他學了四五天,他才開竅。”張瑞說。
b-u-bu,l-ai-lai……下課了,教室里一群孩子圍著陳浩,大家拼讀得起勁兒。“每天,班里的同學們輪流教陳浩拼讀,每個同學都是陳浩的小教導員。大家沒有因為他什么都不會而嫌棄他,相反,都爭搶著要教他。”張瑞說,孩子們特別歡迎這位遠道而來的同學。(文/圖 記者 于海寧 通訊員 張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