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黃金屋、李 梅
河北新聞網駐滄州記者韓澤祥 文/圖
一入冬,獻縣職教中心絕大多數學生選擇了住校,但今年剛入學的李建澤(右圖)每天都騎電動車上學,離家10多華里的他一天要奔波四趟,為的就是給在獻縣特教學校當門衛的獨臂父親做飯。父親李志合前一段時間做了白內障手術,不能讓油煙熏,這個16歲的小男子漢,每天除了刻苦學習,還要冒著嚴寒,早出晚歸,為的就是讓父親三頓飯吃得熱熱乎乎。
小學時就學做飯,曾不小心切掉手指甲
今年57歲的李志合是獻縣樂壽鎮高莊村人,年輕時因傷截掉過一條手臂,在獻縣特殊教育學校當門衛兼保安十七八年,盡職盡責,受到60個殘疾孩子和幾十名老師的尊敬和信賴。(本報11月3日13版曾報道)李志合曾有過一段婚姻,現在獨自撫養著一對雙胞胎兒女。兩個孩子都在獻縣職教中心上學,懂事上進,讓李志合很是欣慰。“十一”期間,李志合做了白內障手術,眼睛不能讓油煙熏,一只手臂的他做飯吃飯成了問題。本來住校的兒子李建澤,主動選擇了走讀,每天回家給父親做飯。27日,記者來到獻縣特教學校,狹小的門衛室共兩間半,外面一間,李志合跟兒子李建澤住,里面一間,餐廳兼臥室住著女兒李浩然,最里面不足2平方米的半間是廚房。李建澤說,父親身有殘疾但樂觀堅強,他打小就從父親身上學到了很多。讀小學五年級時,他開始學著做飯。“有一次,我學著切菜,不小心切掉一個指甲蓋,鮮血流了出來,父親看見了,趕緊跑過來用他的一只手緊緊攥著我的手指,攥了很長時間,直到不流血了,父親才松開,又拿藥給我敷上。”李建澤說,雖然當時鉆心地疼,但看到父親的額頭冒出了汗,自己還安慰父親說沒事兒。
李建澤小聲地說,父親一只手做飯不方便,自己就學做飯和拾掇房間,慢慢地做飯也像模像樣了,炒菜、包餃子、蒸饅頭、蒸包子、搟面條,很多飯菜都能做。后來,建澤和姐姐浩然都上了初中,離家遠了,他讓姐姐住校,自己則騎車走讀。“走讀雖然很辛苦,但能給父親做飯,我也不在乎了。”李建澤說,初中三年,很多同學都住校,但他一直走讀。
姐弟分工明確,一個做飯、一個洗碗
姐姐李浩然快人快語,她說自己最疼父親和弟弟,有臟活累活,弟弟總是搶著干。“從小就是弟弟學做飯,我倒不如他做得好。”浩然咯咯笑著說。不過,弟弟做飯時,姐姐也不閑著,不是收拾家務就是給弟弟打下手。后來,姐弟倆在做飯上達成“分工”:弟弟負責炒菜做飯,姐姐負責洗碗拾掇飯桌。有時,姐弟倆還要互換一下角色,一個做飯,一個刷碗,一邊開著玩笑,一邊做飯拾掇家務,斗室里飄出一陣陣歡聲笑語。“老家的房子都壞了,門衛室這兒就是我的家,每次倆孩子回來,我最高興,只是他們跟著我受委屈了,衣服沒有貴的,從沒下過飯店……”李志合說著,眼圈泛紅了。
每天奔波四十多里,嚴寒擋不住親情的溫暖
李浩然和李建澤姐弟倆今年9月考入了獻縣職教中心,姐姐上的職高,學的計算機,弟弟選擇了職業中專,學汽修。本來,一入學時建澤跟姐姐一樣,選擇了住校,但在“十一”期間,父親眼睛做了白內障手術,他在醫院伺候了幾天,父親出院后他也開學了。“聽醫生說,父親的眼病怕油煙熏,不能炒菜做飯,我就想著繼續走讀。”李建澤說。學校離家有十多里,為了節省公交車費,李建澤選擇了騎電動車。
“從家到學校這段路,車多人多,我非常擔心孩子,才十五六歲,每天跑四趟,真難為他了。”李志合唏噓地說。“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早晨騎電動車到了學校,手都凍麻了,有時候父親問我冷不冷,我說不冷。有時同學們問我怎么走讀了,我沒有解釋什么,自己的困難自己克服。”李建澤的話語中充滿了和他的年齡不相符的成熟。李建澤的老師崔強強介紹,因為開學時間不長,他才知道李建澤的家庭情況,以后盡可能多照顧李建澤。“建澤為人憨厚直率,跟同學們都合得來,學習也很刻苦認真,雖然家庭這樣,但他非常陽光。”崔老師說。
“我是男子漢,照顧好他們是我的責任”
在李志合做眼睛手術時,李建澤和姐姐輪番照顧父親,開學后,姐姐也想走讀給父親做飯,但李建澤制止了姐姐的想法。“雖然她是姐姐,跟我同齡,但我是男子漢,走讀很辛苦,我要承擔。”李建澤說。在很多十五六歲的同齡人放假后打游戲,或讓父母陪著逛商場,或者去飯店時,懂事的李建澤卻在放學后第一時間給父親做飯,假期守著父親拾掇家務,從沒有出門旅游過一次,幾乎沒逛過一次商場。獻縣特教學校校長陳春來說,自己了解這倆孩子,非常堅強,他沒見過倆孩子夏天吃過冰糕,買過零食,他們平常省吃儉用,一家三口的收入就靠李志合當門衛的工資。“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倆孩子做人錯不了。”陳春來說。獻縣職教中心校長劉坎月說,他最近了解到李建澤姐弟倆的情況,并有針對性地對倆孩子進行了照顧和幫扶。李建澤說,自己之所以選擇汽修專業,為的就是畢業后工作好找,能多掙錢。“父親越來越老了,只有一條胳膊的他活動越來越不方便,我不但要給他做一輩子飯,還要讓他吃好的、穿好的。”李建澤咬著嘴唇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