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聯系救助站欲救助被男子拒絕
記者 陳寶云 文/圖
2月21日,記者在承德市區武烈河畔,看到一位居住在河邊一根管道內的男子。據男子介紹,他已經在管道內居住了6個月。隨后,記者聯系了承德市救助站,希望男子能到救助站住宿,但被他拒絕。
1 住在管道里的男子
2月21日9時,記者步行經過承德市區武烈河西側綠道,行至九華山附近時,見到一位身著迷彩服的男子拎著一桶水走到了綠道西側的斜坡下。令記者感到奇怪的是,男子放下水桶后,掀起一床掛在斜坡上的棉被,露出一個管道口,隨即爬了進去。
記者走近一看,管道口旁是個排水溝,溝里還放著一輛自行車和一些生活用品。掀開棉被后,記者看到,管道口有一堆柴草燃燒后殘留的灰屑兒,再往里面放著一塊木板,木板上鋪著被褥,男子正趴在上面收拾東西。
男子告訴記者,他叫王平,今年57歲,家住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朝陽地鎮。去年4月,他找了5位同村老鄉,為一位名叫“劉福”(音)的人種樹。“一直干到8月份。老板負責食宿,但干完活后,工資一分錢也沒有給。”王平告訴記者,6個人的工資一共3.6萬元。“劉福一直在石家莊沒回來,我就先墊付了工資,讓他們先回家,我留在市里找老板要工資。”
王平說,他一等就是幾個月。整個寒冬,甚至春節,他都是獨自在管道內度過的。“平時買些方便面吃,喝旁邊蒸汽管道滴出的熱水。這兒沒法充電,我手機早沒電了,手機號好像都注銷了。”王平說,“據說再過一兩天,劉福就要從石家莊回來了,回來后就會給我錢。”
對于劉福的信息,王平只知道劉福曾當過雹神廟村村主任,年齡大約54歲。
2 尋找欠薪老板“劉福”
根據王平提供的線索,10時,記者來到了位于承德市高新區的雹神廟村。該村一位與記者相熟的村民表示,村里沒有叫劉福的人。
雹神廟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村里的山地歸村集體所有,去年并沒有找人種過樹。不過,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好像不遠處的磚瓦窯村,以前有個村主任叫劉福。
隨后,記者又趕到磚瓦窯村。村委會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村確實有個村民叫“劉福”,以前當過村主任,年齡大約50歲。但聽完記者介紹后,該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劉福不經常在村里居住,但從未聽說他去年種過樹和長時間在石家莊待著的事情。
記者撥通了磚瓦窯村的劉福(音)的手機。他告訴記者,自己并不認識王平,去年也沒找人種過樹。“這些年我都沒種過樹,他(王平)說的劉福肯定不是我。”
一番找尋,那個拖欠王平工資的“劉福”線索斷了。
3 男子拒絕到救助站居住
11時多,記者聯系了承德市救助站。副站長趙飛告訴記者,王平曾于2016年7月13日接受過救助。“他是由閆營子派出所民警送到救助站的。”1960年出生的王平,家住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朝陽地鎮石泉河村。“我們開車把王平送到了縣救助站,縣救助站給了他一些路費,讓他自己回家了。”
13時左右,記者聯系了石泉河村黨支部書記程鳳祥。在看完王平的照片后,程鳳祥表示,該男子確為該村村民王平。“王平一直沒有結婚。十幾年前,他外出后,一直沒有回過家。”程鳳祥說,經過詢問王平所在小組的組長,并沒有聽說村里有人去年和他一同外出打工。
14時30分,趙飛告訴記者,他已見到了王平。不過,王平拒絕了救助站希望其到站內居住的建議。救助站已給他送去了棉大衣、被褥和方便面。“每天巡邏時,會來看一看,如果他有什么需要,我們會盡最大努力提供幫助。”
15時左右,記者再次見到了王平。交談中,記者發現,他所說的不少事情前后矛盾,有些不合常理,話題跳躍性很大,邏輯較為混亂。
承德市救助站工作人員介紹,從王平的行為舉止上看,無法判斷他是否患有精神疾患。“如果時機成熟,我們可以帶他到醫院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