淶源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有貧困人口5.7萬多人,涉及17個鄉鎮152個行政村,其中有86個村莊基礎生產生活條件很差,生活在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上學難、就醫難的“五難”環境當中。按計劃,該縣將在2017年底,把貧困人口中的47.5%共2.7萬多人搬出深山。今年,淶源總共規劃了縣城片區、白石山片區、南道神片區、塔崖驛片區、卜荷片區5個易地搬遷片區。2017年還將啟動55個村,共7000多戶的搬遷,共需投入資金21.6億元。
目前,淶源已經進入寒冬,但走進各個搬遷片區,到處是如火如荼的勞動場景。5個片區全部開工,44棟回遷樓房已全部封頂,商超、廣場、衛生室等基礎設施正在同步建設。
搬遷不僅是建房,還要考慮置業。如何讓搬遷出來的群眾,找到就業和創業的機會才是核心。因此,該縣在搬遷目的地的選擇上堅持“三個靠攏”,即向產業聚集區靠攏、向中心鄉鎮靠攏、向主城區靠攏,形成了“雙區同建”“城鄉統籌”的搬遷模式,片區跟著產業走,搬遷圍著城鎮轉,要么不搬,搬就搬好,讓遷出群眾有房住能致富。
邊蓋房,邊置業,初步形成“縣有片區、鄉有產業、村有項目、戶有支撐”的發展格局。依托谷子、中草藥、柴雞養殖等生態種植養殖行業的傳統優勢,建設現代農業園產業區;依托白石山等淶源的山水資源,發展全域旅游;通過招商引資,發展戶外休閑用品基地、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園區、手工加工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園區。據了解,在易地搬遷規劃中,該縣規劃建設產業園區占地達到了2400多畝,可以吸納勞動力1.4萬多人。
12月15日,當留家莊鄉的工作人員走進鄭漕溝村搬遷戶張志剛家中時,張志剛把自己的糾結告訴了大家:“政府給了新房子,這是做夢都想不到的好事,但是這些舊房子還有土地,一走就荒廢了,多可惜啊?”
據悉,“十三五”期間,淶源扶貧搬遷共涉及17個鄉鎮,80多個村,村域面積達到700多平方公里,其中房屋3萬多間,村莊建設占地3千多畝。“如果將這么多土地、房子摞荒了,多可惜啊!”
既要建設新的,也要改造舊的,既要做好扶貧攻堅,也要謀劃淶源的長遠發展。淶源決定,搬遷之后,縣里將把貧困村的房屋、山場、土地進行統一規劃并進行招商開發,百姓可以通過轉讓、參股、出工等方式參與開發,打造生態涵養區、休閑度假區、鄉村旅游區,讓群眾從中再獲收益。
今年,浙江桐廬的一家公司,在荊山口村利用3戶搬遷居民留下的舊房子,投入300多萬元,建成了一處別具特色的精品民宿。僅今年“十一”黃金周,就收益7萬多元,實現了企業與百姓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