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最先拿到北京市食藥監局通過異地監管方式發放的試生產許可證。”北京郎依滄州分公司經理冀偉偉激動地說,公司依然保留“北京身份”,由北京市食藥監局實施許可、認證、監管,這在全國開了先河。
受環境、土地等因素制約,北京醫藥產業亟待疏解,化學原料藥制造將在2017年底前全部退出北京。經多方考察,北京市最終選定在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這是京津冀合作共建共管的首個專業化產業園區。
然而,北京藥企外遷入冀卻遭遇政策壁壘。在我國,醫藥行業實行屬地管理,藥企必須在注冊地生產、接受監管,不能跨地域監管,否則只能重新進行藥品審批。北京市食藥監局藥品生產監管處處長姚勝林介紹,按照規定,藥品監管以省級行政轄區為界,如果北京藥企到河北建廠,就出現了跨省(市)情況,需要重新報批藥品品種,審批周期最短兩年多。
“留京,諸多生產環節受限,空間資源緊張,已無法發展;外遷辦廠,要在當地申報審批,還會失去‘北京藥’的品牌效應和部分首都市場。”北京萬生藥業滄州分公司負責人劉春鶴一語道出外遷企業共同的擔心。
京冀兩地決定探索實行醫藥產業轉移異地監管方式,即集中轉移至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的京籍藥企,仍由北京市食藥監局依法實施許可和認證,對其生產情況進行延伸監管,現有的跟蹤檢查、飛行檢查等將同步覆蓋園區。入駐的北京藥企依然保留“北京身份”,名稱、注冊地址不變,相應產品批準文號不做轉移,按照變更生產地址辦理。2015年4月11日,首批10家北京制藥企業在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集中開工建設。
異地監管打破了阻礙京企外遷的壁壘。北陸藥業滄州分公司負責人賈麗榮深有感觸地說,公司入園省去了跨省(市)轉移的審批環節,更重要的是,批準文號不變,留住了“北京身份”,既解決了新藥品落地轉化和規模化生產難題,又能繼續享有北京的資源優勢,保留“北京藥”的品牌效應和首都市場。
更多河北產“北京藥”即將在園區下線。北陸藥業滄州分公司將于近日試生產,華潤雙鶴藥業、北京四環制藥、悅康藥業等知名藥企也將陸續投產,其中一些新產品將填補我國醫藥行業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