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里,親友長輩對婚戀問題的關心,讓不少未婚青年倍感壓力。據前不久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逼婚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在過去一年中,逾七成受訪者被父母逼婚,其中我省青年以77%的被逼婚率名列前茅。
“十一”迎來相親潮,逼婚讓未婚青年身心俱疲
“找個差不多的就行了”“趁我們年輕還能幫著帶孩子”“你發小的孩子都會打醬油啦”……10月1日至7日假期里,33歲的董昊一回到石家莊家中,就再一次陷入被逼婚的圍困之中。董昊畢業于北京一所重點高校,現在北京從事地圖設計工作。自從27歲那年被逼婚開始,這6年里除非有較長假期,他平時極少回家。
“節日成‘劫日’,我有家難回。”董昊說,為了躲避逼婚,他不給父母透露自己的QQ號、不加父母的微信,電話也極少。盡管“防御”到了這個份上,但這個假期,他還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被迫進行了相親。“兩天見了3個,每個相處不過十分鐘就結束。首先是自己沒感覺,其次是對方也不上心。這么生拉硬拽,誰會心里舒服?”董昊苦笑著說。
對董昊這樣的未婚青年來說,親友無孔不入的逼婚實在是令人難以招架。《中國逼婚現狀調查報告》觸目驚心地顯示,逾七成受訪者曾被父母逼婚。分析結果顯示,25歲至35歲的青年壓力最大,被逼婚率高達86%。甚至有3%的青年,未到法定結婚年齡就被父母逼婚。
婚戀觀有差異,未婚青年不愿“草草賭一生”
未婚青年為何會遭遇逼婚呢?專家們認為,這主要和中國人的傳統家庭觀念和傳統婚戀觀有關。換言之,因時代變化、地域因素及周圍環境的變化,父輩和子女在家庭及婚戀觀上存在較大差異。
“從家庭來說,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產物,必須聽從父母包括婚事在內的一切安排。孩子一旦有所反抗,就是大逆不道、不孝順。”河北大學心理學教授楊秀珍說,傳統家庭觀念在維系家庭穩固和家族延續上有著積極的一面,但也帶來了很多副作用。“一是父母掌握絕對權威,不容挑戰;二是父母事事操心,為孩子活得很累;三是動輒道德施壓,子女缺乏自由。”楊秀珍指出,在經濟飛速發展、各種新觀念日新月異的今天,這種傳統家庭觀念必然會和子女的觀念發生碰撞,出現各種隔閡,而婚戀觀的沖突就是表現最為明顯的一個。
“傳統家庭觀念下的婚戀觀有兩個特征,一是強調‘按時準點’地步入婚姻殿堂,不能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二是以婚姻為基礎,實現家庭穩固和家族血脈延續。很顯然,由于時代變化、地域因素及工作生活環境的不同,這種婚戀觀已不大適應當今社會了。”楊秀珍認為,傳統婚戀觀是一種靜態社會下的“完美主義”,而在當今社會中,經濟落差會帶來沖擊,地位變化會帶來不平等,文化差異會帶來沖撞,各種新思潮和新觀念時刻令人“腦洞大開”……“尤其在婚戀中,每個人都面臨無數選擇,都在不停地挑選,所以要想準時準點找到那個相匹配的人,實在太難。”
采訪中,記者接觸了不少因被逼婚而匆匆結婚卻又匆匆分手的青年。其中,最令人唏噓的是一個女青年。她歷經打拼,從小縣城來到省會成為一名公司中層管理人員,由于工作繁忙,結果錯過了最美好的年華。32歲出頭時,被父母逼迫相親,與一男子見面3個月后就領了結婚證。但很快該男子露出酗酒及家暴惡習,半年后兩人就分了手。“說到底,對對方還是了解不深,加上父母一直催促,結果釀成苦果。如今最痛苦的不是我,而是我的父母。”該女青年對逼婚作總結,“逼婚很難逼出幸福,反而有可能逼出更大的痛苦。一句話,父母的確有良苦用心,但子女誰愿草草賭一生?”
加強代際溝通是最好的橋梁
面對逼婚,未婚男女們想盡了辦法。比如“租個女友回家”“以加班為借口逃避回家”,甚至網上也不乏各種“反逼婚指南”。數月前,幾位女青年手舉標語出現在上海鬧市區,標語上寫著“媽,回家別逼婚。我的幸福我主宰!”甚至在北京,許多未婚青年結成“反逼婚聯盟”。
“從以往個體式的無聲反抗和逃避,到如今大張旗鼓結成聯盟來回應,都說明逼婚日漸成為一個社會現象。但是,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即子女敢于隔空喊話,卻怯于當面交流。換言之,子女們滿懷心事,但很少能理性地和父母心平氣和地溝通。”采訪中,省心理咨詢師協會資深心理咨詢師胡振遠說,與逼婚相對而生的就是“反抗”,即用逃避、爭吵和冷漠來應對壓力,而不是心平氣和地對等相處,達成彼此諒解。
那么,如何才能用理解和溝通來應對逼婚壓力呢?“首先,父母要從根本上擺正態度。”胡振遠表示,無論父母如何著急,孩子的婚姻說到底是孩子自己的,尤其婚后的幸福與否,從根本上來說,是孩子自己在承受。父母擁有建議權,可以為孩子張羅,但一定要適度、有技巧,絕不能越俎代庖,一味逼婚只能適得其反,并極有可能給孩子的婚姻留下更多的痛苦。其次,結婚與否是個人隱私,即便是父母,也得尊重孩子的選擇,為孩子留下一定的空間。
“學會換位思考,尊重父母,體諒父母的壓力和苦心,要有技巧地和父母交流對婚姻的看法。”胡振遠指出,子女們可以認真地向父母袒露心扉,向父母說明自己對婚姻的看法,有現實壓力的可通過交流獲得父母理解,有計劃的可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婚姻計劃征求父母的意見,“盡管現實壓力很難化解,可相處模式卻能優化;盡管婚戀觀念存在隔閡,可坦誠交流能取得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