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委書記李謙介紹,近兩年來,全市大力實施農民社區化、產業園區化、土地集約化的農村新型社區、規?;I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三區同建”工作,讓農民向社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走出了一條農村建設邁向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路。
“三區同建”加速了農村城鎮化的發展進程。衡水市通過拆遷舊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改善了一批農民的生活生產條件;通過流轉拆除舊村復墾的耕地和農戶承包地,興建起了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規劃發展了一批新型工業園區。據了解,目前全市已建成面積5萬平方米以上的聯建社區46個、現代農業園區280個、工業園區40個,已建和在建的農村新型社區161個,全市已有近6萬農戶搬入新社區。預計到“十三五”末,全市規劃建設的174個農村新型社區,將有12萬農戶、40萬人入住,農村城鎮轉化率將提升9個百分點左右。
“三區同建”推動了農村耕地向規?;洜I集中,加速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到2015年底,衡水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到323.2萬畝,占家庭承包總面積的41.2%,3000畝以上規模經營主體78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7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2527家,家庭農場4978家,總量均居全省首位。
在衡水棗強縣八里莊中心村,與5村聯建的社區相隔一條馬路,就是流轉村全部3000多畝土地的農業園區,還建起了玫瑰深加工區和農貿市場。棗強縣又另撥了280畝建設用地建了工業園區,將周邊各村的十幾家玻璃鋼加工廠集中起來,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
“三區同建”既破解了上項目用地難,又為發展新型工業創造了空間。據調查,衡水市近兩年規劃農村新型社區占地比原村占地減少13706畝,平均每個村莊可騰出建設用地200多畝。如衡水工業新區為促進土地集約經營、破解項目用地瓶頸,就在北何家莊、班曹店等6村開展了“三區同建”工作,在離主城區3公里多的地方,規劃總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的住房,使800多戶農民搬入新居,共置換出村址城鎮建設用地2300多畝,對工業園區建設起到了推進作用。
“三區同建”打通了生產要素雙向流動的渠道,加快了城鄉一體化的融合。在“三區同建”的拉動下,衡水市工商企業到鄉村創辦加工網點238個,投入商業資本達到8.7億元。全市鄉鎮轉移農村勞動力60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0%。尤其加速了農村住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投資建設,帶動了水泥、鋼材、家電、家具、裝修、運輸等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有力地拉動了農村的消費。
衡水衡店中心村就是按照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的,該村與店東張、太平莊、徐莊、小桃園4個村聯建為“中心村”。“中心村”規劃占地520畝,規劃建筑面積120萬平方米,并配套建設村民中心、幼兒園、醫務室、文化健身廣場、綠色生態園區。為解決拆遷后村民的就業和生活問題,村規劃建設一座賓館、一個占地100畝的綠色高科技生態莊園和一個占地50畝的循環工業園區。3個項目所產生的效益,將用來補貼全村村民的水、電、暖、氣等物業費用支出,力爭民居環境改善和新興產業發展一舉兩得。(經濟日報記者 雷漢發 通訊員 索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