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展覽展示了通過珂羅版復制技術復制出的始創于元代的敦煌三窟《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始創于初唐的敦煌五十七窟《美人菩薩》和始創于西魏的敦煌二百四十九窟《菩薩》等十余幅精美壁畫,完美再現了敦煌壁畫的形象、色彩、韻味和質感,令參觀者仿佛走進敦煌、置身莫高窟,身臨其境領略異域風情、感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關于絲綢之路的話題熱度不斷升溫。在此次展覽中,長達30米的巨幅絹本青綠山水地圖手卷《明代絲綢之路大地圖》格外引人注目。據了解,這幅地圖手卷約繪制于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之間,是一幅屬于明朝宮廷的皇家地圖,全面反映了明朝與西方的陸路交通情況,充分展示了明代中葉中國人豐富的世界地理知識。作為青綠山水技法的典型技法,這幅地圖的繪畫藝術水平十分高超,圖中除了標注明顯的地名外,看上去就是一幅青綠山水畫,尺幅巨大、氣勢恢宏,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足以和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所藏中世紀世界地圖《加泰羅尼地圖集》等世界四大古地圖相媲美。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主要使用了礦物顏料石青、石綠繪制,使得這幅地圖著色濃郁、裝飾性強,雖歷經數百年而色澤鮮艷奪目。
“近距離欣賞這些曠世之作機會非常難得,不僅提升了我們對壁畫人物造型的藝術認知和理解,還將加深大家對壁畫藝術所蘊含的人類精神和境界的感悟和體會。此次展覽對于展示‘一帶一路’特色文化,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位來自北京的游客如是說。
在開幕式上,還隆重舉行了“特殊文化藝術創作大廠基地”、“‘流動的敦煌’大廠教學基地”和“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民族文化大廠示范基地”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