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器官組織負責人、省三院副院長竇劍說,器官移植是延續生命的一種復雜的手術方法。目前,器官移植醫療技術在我省已經非常成熟,非常過硬。器官移植不但能夠給予病人重生及改善生活質量的機會,且成功率非常高,可就是由于器官來源異常緊張,很多患者不得不在等待中離去。目前,僅在省三院排隊登記的肝癌患者就達200余人,如果有了器官來源,這些患者大部分都能獲救。據統計,我國每年有超過100萬患者有器官移植需求,其中約30萬人符合移植手術指征,最終能如愿的僅1萬人左右,供需比例約為1:30,而西方發達國家約為1:3。我國面臨嚴重的器官短缺問題。
據省紅十字會業務部部長劉慧君介紹,自2013年我省開展器官捐獻工作以來,累計成功捐獻36例,捐獻大器官108個,挽救了98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盡管我省器官捐獻數量逐年提升,但器官捐獻發展空間仍然較大。“我省器官捐獻應該達到國內平均捐獻水平(百萬分之二),按人口基數計算,應為每年150例左右。”劉慧君說,此次活動旨在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理解和支持人體器官捐獻,推動公民死亡后器官捐獻發展,延續更多生命進程。根據安排,主辦方將組織人員走進大學、社區和出租車公司繼續宣傳。
目前,我省已開通器官捐獻熱線:88603322。
“您愿意在逝后捐獻器官嗎?為什么?”在昨天的活動現場,記者對100位市民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有71人表示不愿意在逝后捐獻器官或遺體,有29人表示會捐獻。人們不愿捐獻器官或遺體的原因,主要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還與“未來變數太大”“父母或親人不同意”等因素有關。
河北省器官組織負責人、省三院副院長竇劍說,和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相比,在我國真正阻礙器官自愿捐獻的難點并不在于經濟的問題,而是傳統的觀念。人們傳統上忌諱在生前談死亡,而且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得毀傷”的傳統觀念也很根深蒂固。
“當人生走到盡頭,自己的器官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即使素不相識,但只要器官還活著、有溫度,就等同于自己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續,也算是把自己最后的、有價值的東西回報給社會,非常有意義!”河北省紅十字會呼吁,全社會都來重視并支持器官捐獻,讓生命通過捐獻的器官在他人體內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