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河北訊(邱保彥)在農村部分地方,上墳祭祖是除生產外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中國有許多地方上墳都有講究,通常是在忌日、清明節、農歷七月十五、農歷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晚輩要準備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包括煙酒、冥幣、鞭炮、等),到死者墳前進行祭祀,以表后人對上輩人的思念之情。
石家莊北邊的郊縣,每年的正月初三是上墳祭祖的日子,這天家里的大人會一早準備好上墳的用品,帶著家里的男丁去自己家的祖墳上進行祭祖活動,這樣傳統祭祖活動的來歷小編已經無從考證,但就是一直這樣傳承著。他們在初三早上天微亮的時候就起床開始準備上墳用的東西,帶上一些鞭炮,等家族里的人員都到齊了集體出發去墓地。到了墓地后按著祖先輩分的大小,依次在他們的墳上上香、放貢品、燒紙、放鞭炮最后一塊磕頭跪拜。而嫁出去的女兒父母已故也是這天回娘家上墳祭拜。
小編在網上查閱了一些資料了解到, 年初三為“鬼節”是由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源的。我國很多地方的人們習慣在這一天用燒紙錢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往往都是家里人到祖墳那里給先人燒紙上墳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雖然祭祀方式簡單,但基本上保存了“鬼節”淳樸的意義。因為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鬼節”豐富的人文內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燒去的禮物也不同了,但永遠捎不完活著的人對遠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
今年恰逢羊年,一些十羊九不全、羊年無春不宜婚嫁、生子的羊年厄運說法也悄悄在坊間流傳開來。對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