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春節臨近,黃驊市黃驊鎮東常莊村黨支部書記豐炳森碰到件事兒——常年來村里賒銷化肥的一名農資經銷商,拿著一沓欠條找他求助:“找不到欠賬的人了。”
原來,去年開春,經銷商按“老規矩”記下賒購化肥的村民姓名、款項,還留心記下了每戶門前的主要標志物——張家有個柴火垛、李家有個牲口棚、王家有個小土堆……如今來收賬,一下子蒙了,先前看好的“標記”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齊的院墻、延伸到戶的水泥路面和“拾掇得比臉蛋兒都干凈”的花磚便道,“開車在村里兜了好幾圈,愣是找不著欠賬人的門!”
在經銷商是煩心事兒,在豐炳森是“值得高興的事兒”,“村里改造得比城里都‘板生’,說明美麗鄉村建設有成效。”
“板生”是黃驊當地的土語,即漂亮、整潔、干凈的意思。盡管黃驊鎮的財政收入連續9年在滄州市各鄉鎮排第一,可下轄的39個行政村,大多仍是“污水靠蒸發、道路靠雨刷、垃圾靠風刮”,過去與“板生”一詞近乎絕緣。
改變源自2013年8月。
在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大規模啟動前,時任黃驊市市長的潘海瀛(現任市委書記)給黃驊鎮黨委書記王力出了道題:找條不起眼的胡同“先行先試”,為全市美麗鄉村建設蹚路。
王力為此想了個“招兒”——先來場調動積極性的比賽,“各村誰最先清理出一條干凈胡同,鎮里就先幫誰‘改頭換面’。”
結果,坑西村脫穎而出,并最終建成了一條“黃驊最美胡同”。
坑西村緊貼黃驊市區,村集體經濟薄弱,“一邊現代化、一邊臟亂差”的景象,曾讓村民“出門都覺得沒面子”。2013年8月14日,參加完鎮里的美麗鄉村建設動員會,坑西村黨支部書記賈啟勇就和村干部分頭扎進村民家中做工作,“先是村干部宣講,后來就變成了村民給村民宣講。”
第二天,全村300余戶,頂著35℃以上的高溫,或肩扛手提,或用拖拉機、自行車、獨輪車運,一天時間,就從進村的一條胡同清走柴草垛205處、煤池71處、磚瓦堆126處,拆除臨建7處,清運垃圾160噸……60多歲的村民賈兆江為了讓家門口的胡同“最先變美”,愣是光著膀子、用編織袋把10多噸煤背進了院里。
緊接著,硬化、亮化、美化、綠化,一環扣一環,“黃驊最美胡同”驚艷亮相,成為全市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間”,引來一撥撥參觀者。
2014年初,豐炳森到坑西村參觀學習后,開始坐不住了。“早動手、早見效、早享受,不能再觀望了!”5月份,東常莊村啟動美麗鄉村建設,為了少花錢、多辦事,村民自發分類整理拆下的舊磚,整磚用來修溝、碎磚用來墊道。3個多月的施工期間,村里沒丟過一袋水泥、一塊花磚。
豐炳森知道,村民們這么支持,是因為美麗鄉村建設“把好事辦到他們心坎里了”。黃驊市明確,建設美麗鄉村,不大拆大建、不搞景觀湖、不突出刷墻,一切從老百姓最關心、最急需的地方做起。讓村民走出家門看到的第一眼不再是垃圾、邁出的第一步不再沾滿泥水、呼吸的第一口空氣不再污濁。
按照3年實現全覆蓋的進度安排,去年黃驊鎮有15個村首批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總投資近2000萬元。“鄉村是美麗了,許多村干部卻為此累得黑瘦。”王力對此既心疼又欣慰。
楊常莊村民楊福昌臨街有間堆放雜物的臨建小房,已經成了危房。聽說小房要被拆,老楊一百個不樂意,是村黨支部書記楊香智扛來的一根檁條,讓他改變了想法。
原來,楊福昌家正屋的一根檁條壞了,自己上了歲數修不了,只能干著急。楊香智知道后,二話不說,從自家扛來一根新檁條給他換上。“村干部為我搭進去自家一根檁條,真是憋著勁想干事兒,我不能拖他們后腿。”
因為臨近村兩委換屆,楊香智曾對美麗鄉村建設有點猶豫,“沒準弄不好就會得罪人、丟選票。”但前不久的選舉結果讓他著實驚喜:“4名班子成員都全票當選,這在過去從沒有過。”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習慣,開闊了他們的思維。去年10月,東常莊村作為黃驊市“美麗鄉村游”的4個景點村之一,迎來了它的首批客人。豐炳森粗略算了一下,到目前僅旅游公司用大巴車拉來的游客就有4萬多人,“再加上周末自駕游的人數,那就更多了。”
東常莊村由此看到了機會,開始在“經營美麗”上動腦筋:整修村里一口建于光緒年間的古井、修葺抗日名將佟麟閣的舊居、打理好村子中心地帶的20畝菜畦,叫響“清凈之美”這一鄉村休閑游品牌。
在村民活動廣場附近,村里還選定了4處無人居住的老宅子,配上了生活日用品。“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城里人就可以住在這里,白天摘菜、垂釣,晚上賞月觀星,這種體驗式的農家樂肯定受歡迎。”在豐炳森的設想里,有了“美麗經濟”的支撐,東常莊村的明天會更“板生”。
[邯鄲新聞]為豐富活躍廣大市民春節期間文化生活,營造歡樂、和諧、喜慶的節日氛圍。同時,也為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