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海歸“老李”,大名李瑋,是晉州的名人。
老李是海歸博士,四年前回晉州馬于鎮創業,是河北博倫特藥業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也是石家莊為數不多的國家“千人計劃”人才之一。
說起在一步步壯大產學研“后臺”的過程中,將公司開發、合成的百余個新化合物一一轉化成產品,實現從做中間體,到做原料藥、制劑的飛躍,這位書卷氣十足的總經理,總在不覺間便提高了音量,一抹自信而堅定的神情在臉上一點點漾開。
如今,這個海歸博士在晉州創立的博倫特公司里,有一個8人的博士智囊團,共47人的兩個研發團隊,占了公司總人數的1/4還多。
“一個人才帶動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帶動一個園區”。如今,依博倫特而建的“海外留學人員晉州創業園”,也獲得更加穩健的發展。
首次過億元
2014年,博倫特藥業的銷售收入首次過億元。
公司包括抗生素、醫藥中間體(手性氨、手性酸等手性化合物)等主導產品,遠銷美國、日本、印度和歐洲諸國。
“我們做的都是別人做不了的,或者根本沒有開始做的。”李瑋說。
在博倫特,辦公樓一層便是各種實驗室。在一個個擺滿了各種檢測儀器以及瓶瓶罐罐的房間里,李瑋和他的同事們先后完成了30多個化合物的產業化,國際上首次研發的項目達十幾項,二十多項填補國內空白。
不過,這個過程并不易。有時候,會交不菲的“學費”;還有的時候,要經歷漫長的研發過程。
在其中一間實驗室,30歲的技術人員鄭川,正目不轉睛地盯著面前的一組儀器。只見一個大燒瓶模樣的蒸發儀,一直在緩緩旋轉著,低溫下,儀器中的溶液被一點點蒸發、冷凝到一側的容器中。
“這是一種新型頭孢類化合物的提純。”據鄭川介紹,受溫度、溶劑等影響,這種化合物的制作非常復雜,因此,不同的工藝成本相差極大,“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把生產成本降到最低”。
其實,對于該化合物的產業化創新,博倫特已經做了三年多,鄭川也已經是從事該實驗的第五批技術人員了。
不過,令人欣喜的是,該產品今年即可投入市場,每噸售價即可達600萬元。
技術創新,人才是關鍵。
幾年間,李瑋也在不斷地“招兵買馬”,“以鳳引鳳”。如今,兩個研發團隊的科研人員占了公司總人數的25%強。
“以去年為例,公司研發投入在銷售收入占比已超過10%。”李瑋說,截至目前,博倫特已申報15項國家專利,其中,5項已授權,且每項皆填補了國家空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李瑋還被河北大學聘為化學與環境學學院教授,并借助高校資源,搭建起一個12人的分子診斷和藥物開發中心,為企業創新注入新活力。
兩個大轉折
李瑋很忙。我們的采訪也因此從去年年底,一直拖到了2015年1月下旬。因為之前他在加拿大陪家人過圣誕節;回到晉州,又要忙著接待有著合作關系的印度、日本等公司來公司進行產品審計;還要經常性地進行員工培訓。
“我的人生有兩個大轉折。”聊天時,李瑋慢悠悠地說。
第一個轉折在1995年10月。那時,他放棄了公務員的“鐵飯碗”,到日本自費留學。4年博士結束后,又到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驗系做博士后。再之后,在加拿大的一個化學公司參加了工作,并加入加拿大籍。
多年之后,追憶往昔,李瑋用了十六個字總結:“勤工儉學、維持生計”,“發奮學習、達成目標”。
不過,讓李瑋自豪的是,不管身在何處,自己從未停止學習、創新的腳步。
做公務員時,他經常是白天上班,晚上到母校河北師大化學系做實驗;異國求學、工作期間,更是在全球化學雜志發表論文30余篇,研發出新化合物近百個。
除了化學,李瑋最愛京劇。一曲《淮河營》、《甘露寺》,直讓他唱得蕩氣回腸。雖在國外留學工作十年,這個愛好卻一直沒放下。其實,還有一樣兒沒放下的,便是回國創業的夢想。(下轉第二版)
分享激昂行進中的收獲,感知一片熱土上的精彩。
為深入宣傳貫徹市委九屆六次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新聞戰線“走轉改”活動,本報啟動“行進石家莊·處處有精彩”主題采訪報道活動,講述石家莊好故事,傳播石家莊好聲音,奏響改革發展的強音。
——發掘精彩故事。在轉型升級、跨越趕超,建設幸福石家莊的不凡征程中,我們這座城市每天都在綻放著新的光彩。本報組織多路采訪小分隊,深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前沿,扎根蘊藏“新聞富礦”的基層一線,展現發展成就、記錄民生福祉、弘揚微光大愛、聚焦追夢圓夢、傳揚城市精神,收錄樸實、自信的好聲音,講述鮮活、精彩的好故事。
——寫出精彩文章。小切口呈現大主題,小視角反映大變化,小事例承載大內涵。本報記者將用真實生動的故事、有血有肉的人物,富于時代感、現實感的新聞語言和細膩鮮活的表達方式,抒寫石家莊經濟社會發展的強烈脈動,描繪石家莊人民蓬勃向上的嶄新風貌。
——展示精彩形象。采編人員將以“走轉改”精神,深入企業、社區、鄉村、工地,體察社情民意,傾聽時代聲音,經受心靈洗禮,彰顯黨報新聞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
[河北新聞]一旦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將全面禁放 爆竹聲中一歲除是春節的傳統習俗,今年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