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榮仁:這個(鋼琴)已經調音4次了,到發貨出去還要調2次,總共調6次,發出去還要20天時間。
這個對鋼琴制造細節講得頭頭是道、皮膚黝黑的老人名叫俞榮仁,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洛舍鎮農民。今年55歲的他在16年前還是鎮上的礦老板,當年為了生計干起了開礦的營生。
俞榮仁:賺錢比種田快一點,容易點,開礦都發財了,那么我們就去開礦了。
就這樣,俞榮仁放下鋤頭,開起了鏟車、挖機,帶著一幫村民跟自己做起了礦石生意。鎮里的村子采礦業越來越興盛,鼎盛時僅東衡村一個村子就有18家礦場。俞榮仁和村民們的腰包也不斷鼓起來。但是,度過了10年的開礦生活后,俞榮仁臉上的笑容卻少了。
俞榮仁:空氣污染,最大一塊就是粉塵,(礦石)要洗過的,洗過之后(廢水)又放到河里去了,對水體有污染。
粉塵、污水、噪音……俞榮仁指著窗外向記者介紹,現在青山綠水、琴音四起的小村莊,當年卻因為開礦漫天粉塵,家里的窗戶都不敢打開。俞榮仁漸漸意識到,采礦給他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的背后,付出的是生態環境破壞的慘痛代價。
俞榮仁:青山綠水那么好的,給開完了以后子孫后代都沒有了,就停下來了。這個行業(收益)再好也不可以再做下去了。
2008年,洛舍鎮礦場陸續關閉,尋求轉型。也就在這一年,“礦長”俞榮仁和村里許多村民一樣“失業”了,只會采礦的他失業后陷入了迷茫。這時,已在上海學習鋼琴制作工藝兩年多的兒子俞旭明給了他啟發:開一家鋼琴廠。帶著采礦時積攢的幾萬塊積蓄,只有初中文化的農民俞榮仁開始了自己的“鋼琴尋夢路”。
俞榮仁:開礦停下來了我想我們還是做鋼琴好。人家都在奮斗我也去拼拼看。
為了保護像俞榮仁這樣的當地農民自發的生態意識,完成低產能、高污染的采礦業的成功轉型,當地政府進行了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并為農民的二次創業提供服務保障。洛社鎮副鎮長談國明:
談國明:積極做好礦山企業轉型的無縫對接服務工作,比如在轉型中碰到的具體問題,作為政府將全力給予解決,盡最大的努力讓礦山企業走上綠色經濟發展道路。
從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半成品組裝工作,到把琴廠的重心轉移到較復雜的鋼琴整體組裝生產,現在,俞榮仁已經創立了自己鋼琴品牌。老俞開心地告訴記者,現在他的鋼琴廠每年能生產1500臺鋼琴,而年收入則是過去當礦老板的兩倍。
老俞的故事,是洛舍鎮經濟轉型的縮影。目前,在洛舍鎮共有46家鋼琴生產企業,專門從事鋼琴生產業的村民近3000人。全國每賣出8臺鋼琴,就有1臺產自洛舍鎮。接下來,老俞打算擴大鋼琴廠的規模,進行品牌包裝、廠房擴建。
俞榮仁:再增加50%的工人,產量再翻一番,我們洛舍鎮是鋼琴之鄉,也為洛舍鎮添點光。
曾經的重污染鎮成了鋼琴之鄉,農民拿鋤頭開礦車的手擺弄起了琴鍵。湖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生態文明辦公室主任王伯安表示,在政府引導下,自上而下逐漸產生生態理念的自覺性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之路有效探索。
王伯安:理念轉變有一個過程的。首先是我們的干部生態文明的理念的樹立是非常重要的,領導干部轉變執政理念,然后面向老百姓進行宣傳,讓大家樹立一個生態文明理念,然后自覺的參與生態文明,一定要讓老百姓參與進來。
[邯鄲新聞]近日,記者從市自來水公司獲悉,邯鄲新增20余家陽光百貨水費代收網點,市民可就近繳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