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故城億元大橋變成玉米晾曬場
村民們在大橋上曬玉米。
鄭口運河大橋入口被土堆擋住。
[河北新聞]衡水故城縣與山東德州武城縣之間,有一座耗資近億元的鄭口運河大橋,主體早已于2011年完工,至今不能通行,兩岸百姓只得繼續通行于危險且收費的浮橋之上。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記者進行了調查走訪。
大橋華而不通 浮橋險而收費
鄭口運河大橋,起于鄭昔線與山東省境內規劃的鄭郝公路連接的山東河北交界的鄭口運河大橋的東橋頭,終于鄭昔線與邢德線連線段。2009年6月18日開工奠基,建設里程7.402千米,設計速度采用80千米/小時,大橋全長936米,路基寬度12米,全寬13米,設計荷載公路-Ⅱ級,是連接故城鄭口鎮與武城魯權屯鎮的交通要道,對加強河北、山東兩省經濟文化往來,改善兩省交通狀況,具有重要意義。大橋2011年開始施工建設,當年主體完工,可至今仍未通車。
10月10日15時許,記者趕到鄭口運河大橋附近,發現通往大橋的入口處被一個土堆擋住,上面豎有“前方施工禁止通行”的牌子,僅在南側打開了一個剛剛能通過一輛小車的通口。記者驅車沿大橋向東行駛,在接近進入武城的入口處,也被一個土堆擋住,下橋后的配套引線寸土未動,依舊是一條七扭八拐的土路。記者注意到,在與大橋相鄰的南側,有一座個人修建的浮橋,許多車輛通過浮橋過往于運河兩岸。通行在浮橋上,難行又危險,外地人在此通過,還會收取過橋費。眼看著新修建的大橋矗立于運河之上,宏偉壯觀,然而,主體建成3年多卻無法通車,讓當地百姓和過往車輛十分不便。
億元運河大橋變身玉米晾曬場
在大橋上,許多附近的村民開著拖拉機,拉著剛剛收獲的玉米,將其晾曬在橋中央。玉米鋪滿橋面,新建大橋儼然成了村民們的晾曬場。記者驅車行駛時,必須沿橋南側緩緩前行,即使如此,還不時會軋到村民們的玉米。記者了解到,晾玉米的都是附近東河、西河村的村民,“在這里不影響交通,也不浪費資源,曬起來方便。”村民們說道。
一位當地的村民告訴記者,運河大橋2009年奠基后1年多的時間里,一直未動工,直到2011年才開始施工建設。“這座大橋奠基時,另一座連接衡水故城縣與山東德州武城縣的建國大橋竣工通車,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以為不久后我們也能行駛在新建的大橋上,不用再走在浮橋上提心吊膽了,沒想到這一等就是5年。”
未通車屬山東配套引線未建所致
這樣一項連接冀魯兩岸的惠民工程,為何主體建成3年仍未通車呢?在鄭口運河大橋中央,搭建著一個簡易的帳篷,里面的一位師傅告訴記者,他們是大橋的施工方,大橋之所以遲遲不能完工,是資金方面出了問題。“我們老板墊資2000多萬修建大橋,上面卻遲遲不給撥款,即使大橋修通了,錢不給我們,也不會讓橋通車的。”他說。
14日,記者來到衡水市交通局,該局公路處楊工告訴記者,建國大橋和鄭口運河大橋分別由山東方和河北方修建,雙方分別負責對方修建大橋的配套引線。由于河北與山東在政策、投資模式和管理方式上不同,導致河北方在配套資金、拆遷等方面進度緩慢,造成鄭口運河大橋施工較晚。鄭昔線鄭口運河大橋及引線河北方投資9600萬元,目前處于28天的養護期,結束后便可請相關部門檢測鑒定,交工驗收,未通車的原因是山東方面的引線沒有列入計劃造成。“我們會要求故城縣交通局盡快與武城縣交通部門協商,爭取盡早讓運河大橋造福兩岸百姓。”至于資金問題,楊工表示屬于施工方內部問題,政府投資的資金完全是按進程及時撥付到位的。
村民們在大橋上曬玉米。鄭口運河大橋入口被土堆擋住?! 河北新聞]衡水故城縣與山東德州武城縣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