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感言:別讓彩禮 綁架愛情
事實上,在《恐婚時代》系列走紅網絡整整三十年前,1983年,由我省大廠評劇團創作編演的一部諷刺農村高額彩禮現象的電影《嫁不出去的姑娘》也曾在全國反響熱烈。
“你家要得少,好像你家姑娘身份就不如別人似的,民間確實存在這樣的心態。改革開放后,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攀比風一度有所盛行,”《嫁不出去的姑娘》的編劇趙德平這樣解釋它的時代背景。“相比30多年前,雖然我們已經大步跨入現代社會,可絕大多數人依然習慣在攀比中得到滿足,這種心理跟當年一樣。但是攀比能不能帶來幸福呢?30年來的社會現實其實是有回答的。”
彩禮之俗由來已久,但將彩禮多少作為衡量、攀比的標準,本應以情感為基礎的婚姻被物質戕害委實令人難以接受。作為一位基層法官,呂國清對此感觸最深,他專門寫過一篇題為《婚姻散,彩禮還?》的文章,指出,“隨著彩禮數額的不斷攀升,事實上現在農村發生的離婚案件財產問題中最難纏的是日益攀升的彩禮問題。”
據介紹,為通過立法扭轉現在農村彩禮額步步提升的現狀,現行司法解釋已規定彩禮原則上不返還。“但彩禮問題是一個長期形成的社會問題,在強大的習慣勢力面前,單憑立法手段達到控制彩禮上升的目的很難奏效。”
不可否認,彩禮攀升的背后是農村“剩男”的社會問題,同時也映射著農民在生存、發展、養老等方方面面的焦慮。有專家認為,在彩禮這樣看似家長里短的民間小事背后,需要必要的“安全閥”,而對癥下藥的話,還是要從解決人口性別比例失衡和分布不均著手。
當然,要解決人口性別比例失衡問題,不可能靠一日之功。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擴大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提升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才是消除彩禮綁架愛情困局的“治本之策”。
[河北新聞]在《恐婚時代1》片尾,崔、許曾用一句臺詞你就是我花錢買來的來表達自己對高額彩禮婚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