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特稿
[河北新聞]65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燕趙兒女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牢把握發展第一要務,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全省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40.5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8301.4億元;全省財政收入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5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3641.5億元……一幅波瀾壯闊的富民強省壯美畫卷在燕趙大地徐徐展開。
黨的十八大以來,帶著綠色崛起的夢想,向著建設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實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的目標,河北再出發。
從總量擴張到結構優化——
一個生產總值居全國第六的經濟大省乘勢崛起,向著產業“有中生新”“無中生有”轉型升級奮進。
“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1952年的國慶,毛澤東焦慮的話語,道出了新中國一窮二白的現實和奮起直追的要求。
生產停滯,商業蕭條。那時的河北,同樣百廢待興。
65年來,河北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始終把經濟建設放在工作的首位,不動搖、不徘徊、不放松,全省生產總值躍居全國第六位,一個經濟大省乘勢崛起。
65年來,河北省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注重調結構、轉方式,經濟總量擴大與經濟結構優化同步推進。
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業居國民經濟主導地位,河北省1952年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2.3∶18.8∶18.9,產業結構處于“一三二”的低層次。1978年改革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各行業的生產積極性,國民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首次超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三次產業的構成為28.5∶50.5∶21。此后,標志性的變化發生在1988年,第三產業比重超過第一產業,國民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一、二產業推動轉變為主要依靠第二、三產業推動。今年上半年,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為10.3%,第二產業占53.5%,第三產業占36.2%,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體現結構優化的,不只是三次產業比例的此消彼長,更有河北制造在多個領域綻放風采。
美國《財富》雜志今年7月發布2014年世界500強排行榜,河北鋼鐵集團、冀中能源集團、開灤集團上榜,這也是河北省三家企業第三次同時入圍。而在1949年,全省沒有一家大中型工業企業。
河北鋼鐵集團到南非投建年產500萬噸鋼廠,為目前我國在海外投資建設的最大規模全流程鋼鐵項目。而1949年全國的鋼產量只有15.8萬噸。
487.3千米/小時!“河北造”動車跑出了世界鐵路第一高速。全國SUV車市銷量第一的哈弗H6,生產全世界最好的全能高檔索具,向全球銷售轉換效率最高的太陽能電池板……河北“智”造在多個領域拔得頭籌。
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滄桑巨變!
結構調整是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在2013年5月召開的省委八屆五次全會上,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作出全力打好四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以推動河北省從經濟大省到經濟強省的跨越。把工業轉型升級列入四大攻堅戰,提出要立足“有中生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向高端、高質、高效邁進;加快“無中生有”,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使更多的新興產業在河北落戶。
又是一年金秋時,新中國迎來了65華誕?! 河北新聞]65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燕趙兒女在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