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平:“天價”收費觸痛公眾神經
在湖南長瀏高速上,一輛貨車撞上護欄后,車輛救援站將其拖到5公里外的停車場,竟向車主索要拖救費2.7萬元。車主不服,討價還價之后價格又降到了2.1萬元。
對于如此天價收費,包括車主在內很多人都不清楚依據是什么。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2010年9月下發的《關于規范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對道路清障拖救收費作出了明確規定,湖南省也有詳細收費規則。可2.7萬元遠遠高于標準。即使按照救援站解釋,被救貨車有部分沖出路基,他們可以不按照上述標準來收費,可細心的網友稱仍然算不到2.7萬元。
無獨有偶。同樣在上周,北京一市民的玉鐲被送到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北京有限公司進行司法鑒定。鑒定前,當事人繳了2萬元鑒定費。鑒定結果出來后,這只玉鐲的價值被認定在1.5萬元到2萬元之間——司法鑒定的費用居然高于鐲子自身的價值。
盡管有關方面一再表明并非亂收費,但種種“天價”還是讓當事人難以接受,也大大超過了公眾的心理承受力。
其實,無論是道路救援費還是司法鑒定費,有關法律法規都有明確規定,但目前一些地方、部門和行業偏偏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置法律法規于不顧,借口“市場調節”、“規定不明”,以“指定”、“特約”等名義制造壟斷,其他機構不是“資質不足”,就是“條件不夠”。這自然讓當事人無從選擇,給一些人漫天要價,甚至趁火打劫提供了機會。
“天價”身邊,飄蕩著壟斷的魅影;壟斷的背后,隱藏著利益輸送的鏈條。進一步深化相關領域改革,對準問題開刀,需要核算合理成本,制定出更加明確、詳細的統一收費標準,并將有關成本、相關企業的利潤等關鍵數據公之于眾,接受社會監督,強化管理和問責。這樣,才能消除損害政府形象、侵害群眾利益的諸多“天價”,維護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尊嚴。
[河北新聞]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對于價格,尤其是天價總有著特殊的感覺。上一周,天價再次觸痛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