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合作進入白熱化 各部門提速
三地部門合作進入白熱化
京津冀檔案事業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在京簽署、京津冀簽署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合作協議、京津冀質量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最近一段時間,有關于京津冀三地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框架協議報道不絕于耳,而這僅是京津冀合作的一部分。
9月15日
商務
天津、北京、河北商務主管部門共同制定并簽署《關于落實京津冀共同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合作框架協議商務行動方案》。
方案中提出,在建設統一開放的商貿流通市場方面,鼓勵京津冀零售業相互延伸、融合發展,為三地“老字號”企業、優勢企業和特色品牌發展創造條件。
三地共同支持建設區域公共物流信息服務平臺,開展物流標準化區域合作試點,共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搭建電子商務交流平臺,推進三地電子商務創新發展。
9月1日
質監
京津冀質監部門宣布,未來將圍繞質量安全聯查聯動、質量信息共享等六項內容開展合作。
未來三地將建立和完善地方標準通報機制,協同發布一批公共安全、環境等領域的強制性地方標準,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設一批專業化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
8月底
檔案
三地檔案局館宣布將共同研制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重點工程項目、重大歷史文化保護項目等統一的檔案收集、整理管理辦法;共享京津冀檔案信息資源等。
8月23日
校企
京津冀區域的政府、行業、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140余家組織機構達成共識,共建人力資源需求信息共用共享平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區域性平臺、現代服務業區域性研究平臺等。
8月16日
科技
北京、天津、河北科技部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將探索“共同出題、共同組織、共同研究、共享成果”的合作研究機制與模式。
7月18日
產權
北京產權交易所、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河北產權交易中心發起“京津冀產權市場發展聯盟”。三家機構共投資設立25個專業交易平臺,涵蓋技術、林權、金融資產以及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等。
7月15日
稅收
京津冀協同發展稅收工作領導小組在京成立,小組著手研究三省市稅收政策協調、稅收征管便利化、涉稅爭議協調解決機制等。
7月10日
海關
海關總署透露:京津冀三地將 從10月1日起實現通關一體化。
企業合作跨步更大
“京津冀三地相互合作框架搭建初步完成”。新華社在報道中稱,“北京與河北、北京與天津、天津與河北已分別完成多個合作框架協議及備忘錄,京津冀協同發展將進一步走向實質階段”。
其實,京津冀企業間的合作已經走在了政府前面。
8月24日,由河北港口集團與天津港集團共同出資20億元組建的渤海津冀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天津、河北兩地主要負責人的見證下正式揭牌成立。
天津市的媒體分析稱,這個新公司將以資本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抓手,打造跨地區、跨行業經營的現代化企業,努力成為服務京津冀的平臺和窗口。
熟悉渤海灣內港口發展現狀的人士都表示,這一舉措的象征意義前所未有,顯示出津冀兩地真正在打破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攜手推進歷來競爭多于合作的港口建設,這必然會優化區域港口分工和產業布局。
事實上,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京津冀之間落地的合作項目已經越來越多。
統計顯示,今年前7個月,河北省落戶天津項目593個,資金實際到位額154.31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天津企業落戶河北省項目653個,實際到位金額266.84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2個。
哪個領域該先行?
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先行,已經成為三地政府的共識。據報道,交通運輸部此前已經跟京津冀三地多方溝通,并建立了三地交通運輸部門的定期聯席會議制度;在非會議期間,京津冀三地也長期保持密切溝通,積極推進三地的交通一體化進程。目前基本形成了三省市達成一致的“一張圖”規劃。
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交通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當前京津冀區域交通綜合規劃不夠完善、路網布局不盡合理的瓶頸凸顯:目前天津與石家莊尚無直達的鐵路和高速公路,天津也沒有直通西部腹地的鐵路通道;區域內各種交通方式銜接不夠緊密,機場、鐵路、軌道交通沒有實現無縫銜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交通先行。
改善區域環境質量,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區域環保總體要求和客觀規律,京津冀三地正全力推動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其中水環境協同治理、環境聯合執法方面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產業對接,是區域協同發展的主軸。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立群說,京津冀三地互簽合作協議中,產業協同地位突出,區域產業鏈條延伸的脈絡清晰: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產業源頭,以華北地區先進制造業高地——天津濱海新區以及河北科技園等為產業配套,立足增量轉移,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全省人大工作座談會強調 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高度謀劃和定位人大工作 [河北新聞]9月15日至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