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梳理后發現,犯罪團伙組織嚴密,分工精細,詐騙手法“步步為營”,環環相扣,使很多受害人上當受騙。警方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不要成為受害人。
推銷的藥品難把質量關
據犯罪嫌疑人雷某交代,他在公司擔任“采購經理”。雷某手下的“業務員”出售給受害人的各類藥品,都是由他電話聯系河南一些廠家購買的,但是他對這些藥品是否合格、有無備案均不清楚。為降低風險,一些藥廠也十分“聰明”,并不直接給雷某交貨,而是由雷某在北京有業務合作的兩家物流公司代為收貨。在“業務員”將推銷情況匯總后,雷某電話通知北京的物流公司,然后由物流公司采取貨到付款的方式將藥品送到購買者手中并代收貨款。
“四步走”把錢騙到手
許多群眾可能有一個疑問,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受害人,憑什么相信一個電話業務員的推銷?而且還大量購買他們的藥品呢?通過幾名嫌疑人的供述,一幅分工明確、聯系緊密的詐騙圖表清晰地顯現出來。
首先,嫌疑人雷某在網絡上購買大量患者信息,然后交給公司“業務員”。“業務員”冒充患者曾就診過的醫院的教授、專家、院長等工作人員以電話回訪的名義向受害人推銷他們的藥品。由于有雷某購買的信息作“支撐”,“業務員”往往能很快切中要害,對受害人的病情掌握和分析得頭頭是道,取得了受害人的信任,進而購買他們所推薦的藥品。
第二步,通過物流公司將藥品送到受害人手中后,“業務員”還會經常打電話“噓寒問暖”,指導患者藥品服用方法并詢問服藥后的效果,以便讓受害人更加確信他們的“專業性”。等到受害人所購買的藥品所剩不多時,“業務員”又會“及時”與他們溝通,稱專家專門針對受害人的病情研制了“特配藥”,治療效果更好。有了前面的鋪墊,一些受害人就會上當,接著購買他們提供的所謂“特配藥”。
第三步,為進一步騙取錢財,“業務員”會主動與受害人取得聯系,告知受害人,單位正在開展購買藥品返利或送補貼金的活動,買得越多返得也就越多。一些病人尤其是一些患有慢性病需長期服藥的人,從節約的角度考慮,就會按照“業務員”的要求大量購買他們所推薦的藥品。
第四步,過一段時間后,“業務員”會電話通知受害人,其購買藥品的返利或補貼金已經申請到位,但按照相關政策規定,要把這筆錢拿到手必須先給他們匯去補貼金額20%左右的“稅費”和部分手續費。事情發展到這里,警惕性稍微高點的人就應該有所防范了,但一些受害人完全陷入了所謂的“業務員”設置的陷阱中。為了盡快拿到“補助”,受害人將少則幾千、多則幾萬的錢款匯了出去。一旦把錢款騙到手,“業務員”就會找各種理由應付受害人的催促,直至最后原電話號碼作廢,徹底失聯。
打“感情牌”誘惑受害人
據嫌疑人交代,如果某位“業務員”與受害人溝通得特別順暢,他們還會大打感情牌。“業務員”會告訴受害人,原來負責他的某教授突然去世了,返款的事只能拖一拖,請求受害人的理解。同時他們還會“不經意”地向受害人透露,這名教授去世前還為其配了最后一服藥,再次誘使受害人購買藥品。
專門成立公司“掛羊頭賣狗肉”
據了解,被抓獲的4名嫌疑人依托石家莊某科技公司,在一年多的時間里通過電話向受害人銷售藥品并騙取錢財。為逃避公安機關的打擊,幾個人可謂費盡心機。為掩人耳目,他們幾個人湊錢注冊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營業執照上的經營范圍是信息技術咨詢,以此應付各類檢查,實際是“掛羊頭賣狗肉”。
為分散視線,他們成立了一家“分公司”,兩家公司分開辦公,分別指定“業務經理”,并通過網絡、熟人介紹等方式招聘員工,以求騙得更多錢財。
每名“業務員”都有相應的代號,如“孫老師”、“金教授”、“李教授”。不直接與受害人聯系而專職發貨的員工對外稱“教授助理”。一段時間內,這些“老師”、“教授”都只負責與一個或者幾個受害人聯系,以免其他“業務員”不熟悉情況而露出破綻。
根據每次購買到的受害人信息的區域、所就診的醫療機構不同,“業務員”需要冒充不同的身份。比如有的時候冒充某電視養生節目的專家,有時候冒充北京某康復中心的醫生,有時候冒充某地療養醫院的工作人員等等。
碰到有受害人打電話過來找“某教授”,無論是哪名“業務員”接聽,都要自稱是其要找的這個“教授”的助理,而該“教授”正在開會或出差,有什么事可以轉告,這樣顯得比較正規,受害人更易相信而被騙。
警方提醒:要防范此類詐騙,廣大市民一是要提高自己的防騙能力,通過新聞、報紙等了解國家的稅費等政策規定,不要被犯罪分子牽著鼻子走;二是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身份信息等隱私。在參加公司招聘、超市抽獎、醫院就診等可能需要留下姓名、電話、住址等信息的環節謹慎行事,不要隨意透露自己的信息;三是生病后要到正規醫院就診,不隨意相信電視廣告、網絡推銷等;四是遇到可疑情況時要及時與家人溝通或報警求助,不能為貪圖小便宜而吃大虧。
[河北新聞]昨日,記者從裕華公安分局了解到,日前,警方抓獲4名通過網絡和電話推銷藥品、詐騙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