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位于保定的容城東牛遺址和定興北臺上村遺址的發掘現場了解到,容城東牛遺址占地約1700平方米,規劃挖掘70個探方。“東牛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中期晚段,距今大約有5000多年的歷史。”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商周研究室主任徐海峰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清理出數千片陶器碎片,大部分以紅陶為主,雙耳罐和筒形罐是當時人們“流行”的生活用品,有陶制的“甑”,也就是現在蒸東西的篦子,這些細節都可以揭示當時人們的生活風貌。
“在當時,這里屬于南北交流的前沿地帶,是東北通向中原的要地,也是文化交流的樞紐,所以在我們的發掘里,以紅陶為主,也有部分彩陶。”發掘領隊張曉崢說,可以想象當時有一支隊伍從現在的內蒙和遼西向南遷徙,帶來了他們紋飾粗糙的紅陶,然后又有一支隊伍從現在的河南的大司空文化區域向北遷徙,帶來了技術比較發達的彩陶,兩支隊伍在這里相遇,從而產生了融合。
而在定興的北臺上村遺址發掘現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領隊佟宇喆正小心地清理著探方里挖掘出的古井。
“這里主要是戰國晚期到西漢中期的遺址,大約距今2000多年,當時雖然秦曾統一六國,但是真正的漢文化是在漢武帝以后才形成,所以在這一時期,這里還保留著鮮明的燕文化的特色。” 佟宇喆說,“目前我們已經發掘到水井、灰坑、墓葬等,最為突出的是發現了給成人用的 甕棺葬 。”
河北大學博物館副館長李文龍說,“這處遺址的發掘,豐富了我們對燕文化的認識。在這一時期燕文化一直在傳承,也在不斷接納新的東西,展現了燕文化逐漸融合到漢文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