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應回歸同一行政主體
記者:河北長期都想融入京津,借勢京津,為什么20年來效果并不明顯?
于刃剛:從深層次來看,由于中國行政體制的一些特點,京津冀之間存在著較大反差,這種反差的核心就是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差距較大。
有一些是正常的,比如北京作為首都,無論它的政治地位、交通條件、科技水平,無疑會吸引更多要素的集聚。天津作為直轄市,從歷史上看有一定經濟基礎,對外開放比較早,一度是北方的經濟中心,它的重要性顯然要比一般省份更高一些。在一個區域中,需要增長極的力量來帶動整體的發展,它們的公共服務水平自然也會高一些。
但也有一些人為因素在拉大這種差距。比如說高考制度,河北的學生要與北京的學生進同等院校,分數要比北京的學生高出幾十分甚至一百分,作為一個基本公共服務,人為的制度設計帶來了平臺的巨大差異,使得區域內部的人欠缺均等的發展機會。
無論對于個人還是企業,肯定需要最優的環境去發展,而公共服務水平的差距是造成區域發展環境差異的重要因素,河北就自然無法吸引京津的要素,從而接力發展了。
記者:但讓河北的公共服務水平短時間內趕上京津并不現實。
于刃剛:是的。政府都是分灶吃飯,只對轄區在籍人口負責。因此,利益結構不打破,公共服務的差距就難以縮小。
在計劃經濟時代,以行政手段將各個地區割裂,再通過計劃調配資源要素,這樣還可以。但市場經濟走到今天,這種分灶吃飯帶來的就是深層次的利益鴻溝,已經阻礙著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
京津冀三地共21.6萬平方公里,在歷史上本來就同屬直隸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屬于一個經濟區域。所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今天,最迫切的是三地重新回歸一個行政主體。
當然,我的意思是,三地能重新回歸為一個行政主體最好,如果難度太大,也可考慮仿照法國巴黎大區即法蘭西島大區的行政結構,有一個更高級別的委員會來統一制定京津冀發展規劃,統籌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破利益阻隔,逐漸實現三地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河北才有吸納北京人才和企業的條件,為區域協調發展貢獻更多。
三地要加快實現服務業升級
記者:對于當前的河北而言,頂層設計的整體推進固然值得期待,但目前還應更多著眼于如何對接北京的外溢產業。
于刃剛:在這個問題上,首先要明確的是,河北要承接什么樣的產業?,F在很多人都在討論,北京、天津要把自己承載不了的一些產業特別是制造業轉移到河北,好像還很照顧河北似的。
其實,這個問題必須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考慮,就是無論京津冀三地任何一方,首先都要發展服務業。尤其是河北,制造業占比已經相當大,如何加快服務業發展,增加它的比重,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是當前的根本問題。北京、天津甩出來的落后產業,河北也不能輕易去接。否則,無法根本解決環境污染、產能過剩等問題。
對于北京而言,應更多發展消費服務業,而天津應鼓勵發展以金融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也就是說兩地的服務業應進一步升級,河北的服務業在短期內不可能達到很高的水平,需要在京津冀三地都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支撐下,形成合理的產業鏈。應明確的是,河北必須加快縮小與京津在服務業方面的差距,而不是過于強調在制造業方面的分工。整個京津冀地區的一般制造業都應減少。
在制造業上,也要實行產業鏈的分配。比如,如果天津一定要保留一些高端制造業,河北可以圍繞其做一些配套產業。如果國家再布局一些高端制造業項目,也應考慮向河北傾斜。
記者:當前河北產業的最大問題是產能過剩,而且在大氣污染的壓力下,河北不得不制定最嚴格的產能削減計劃,以期一方面減輕霧霾,另一方面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但這種最直接的手段也往往會帶來很多的負面問題。
于刃剛:兩方面來看,首先大前提是產能不壓不行了,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河北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河北的霧霾比北京還嚴重,這樣的環境怎能吸引高端的生產要素?當然,這一次的壓縮產能對河北也確實是“壯士斷腕”。
其次,嚴厲的產能削減目標確實給河北帶來很大壓力。尤其是一些以鋼鐵為主導產業的區縣,不僅企業日子不好過,政府財政收入也遇到困境。還有就是這些人員的就業問題。隨著壓縮產能的進一步深入,可能也會壓縮幾十萬甚至百萬的崗位,這是一個關系到社會穩定的大問題。要消化這些被壓縮的就業崗位,地方政府要從財政中補貼一些,推進職業培訓。當然,單靠這些來實現轉型并不現實,但這些是政府必須要做的。
從京津冀三地來看,因為是分灶吃飯,目前指望北京、天津給予太大的支持也不現實。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中央向河北多做一些傾斜,同時北京、天津也應盡己所能給予一些局部的支持。比如在兩地周邊搞一些大的高端制造業園區,北京、天津可以在戶籍或者其他方面給予一定支持。
記者:從宏觀層面來看,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的要求,未來打造京津冀城市群,必然要求河北有更具實力的城市崛起,河北如何打算?
于刃剛: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作為核心沒有懸念。其次天津作為直轄市,在區域中扮演經濟中心的角色。
對于河北而言,至少還需要三個大體量城市。首先是唐山,它是河北各城市中經濟實力最強的。其次是石家莊,作為河北省會,市區人口達三百萬左右,已經具備能形成一定支撐力的基礎條件。第三是保定,最近概念被炒得很熱,一是因為它與京津互成掎角之勢,具備合適的區域條件,二是面積廣闊,擁有更大的人口和產業承載空間,同時又有較好的政治和文化積淀。這三個城市在未來如果能夠做大,將很大程度上促進京津冀城市群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