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歡迎您來到邯鄲之窗!
[河北新聞]90歲的靳德花老人有一個心結。當年,因為靳德花的丈夫不同意,她的弟弟元善沒能如愿上學,而是參了軍,后來賭氣報考航空學校去了臺灣。誰能想到,這一別,就是65年。雖然姐弟倆20多年前輾轉恢復了聯系,但僅限于書信和電話。當年20歲的小伙子,如今也已是兒孫滿堂的八旬老人了。如今,靳德花只有一個心愿,那就是到臺灣探望弟弟一家。
探訪
她急著問:“啥時候能見弟弟”
昨天中午,安華小區的一套單元房內,靳德花正在吃午飯。90歲的老人,皺紋深深地刻在臉上,牙也掉光了,頭發花白,但氣色還不錯。一盤菜,半碗面條,半碗面湯,她的飯量不大,但一天要吃4頓飯。前年摔了一跤,腿不太好,走路需要拄著拐杖。聽記者問起弟弟元善,她急著說:“啥時候能去臺灣?我得先跟弟弟說一聲!”雖然離家多年,她仍帶著河南口音。
今年90歲的靳德花,老家在河南項城,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1940年,她跟當時駐守在項城的國民黨軍官朱慎言結婚,后來就帶著二弟靳元善一起,隨丈夫去了北京。靳元善1948年去了臺灣,靳德花夫妻倆則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后去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直到1992年被大兒子朱大鴻接回石家莊。1994年,丈夫朱慎言去世。靳德花有3個兒子、兩個女兒,如今她與小兒子和孫子生活在一起。大兒子為他們申請了一套廉租房,去年還為靳德花辦理了養老保險。
靳德花的兒子們說,母親當年跟隨父親,輾轉到過很多地方,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如今老人身體沒什么大病,只是血壓高,耳朵有些背,但思維還很清楚。
講述
65年前弟弟去了臺灣,從此斷了音訊
雖然事隔65年,靳德花還清楚地記得二弟靳元善離家去臺灣的日期,是1948年12月15日。當年,靳德花帶著十幾歲的二弟一起去了北京,二弟本想繼續讀書,可作為一家之主的靳德花的丈夫不同意。“我丈夫安排他的四弟去上學了,卻讓我的弟弟去當兵。”直到現在,靳德花還對這件事耿耿于懷,認為丈夫“偏心眼”。這也成了她的一個心結,多年來無法釋懷,昨天也多次跟記者提起這件事。
靳元善當兵時,在部隊開運輸車。靳德花的大兒子朱大鴻,今年已經73歲了,但還記得這個舅舅的樣子:“舅舅個子不高,跟我媽一樣是四方臉,穿一身軍裝。我坐過他開的卡車,特別高。”
聽說有臺灣的航空學校招生,靳元善就去考試了。身高不夠條件,他借了雙皮鞋,學歷不夠,他借了一個初中畢業證,竟考上了。直到今天,靳德花說起弟弟來還有一種矛盾心理,既覺得弟弟自己考上了學,很爭氣,又因為他去了那么遠的地方,離開了所有的親人,甚至60多年無法見面,而非常傷感。“弟弟考上學就去了臺灣,他走后我哭了好幾天。”靳德花說。
靳元善去臺灣時,只有20歲,從此與姐姐及其他家人海峽相隔,斷了聯系。